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潘德安,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中华环保联合会杰出青年、第五届“北京最美江西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项目和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千人项目”创新领军人才,现为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废电子信息材料复杂组元战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工作。
吕国志,入选中组部“万人项目青年拔尖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冶金工程系副主任,有色金属冶金过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发中心副主任。围绕拜耳法赤泥、转炉钒渣等资源的矿物学特征,构建了“矿相结构-转型规律”理论模型,创新性提出“钙化-碳化法”处理中低品位铝土矿及拜耳法赤泥利用、无焙烧直接加压酸浸提钒清洁利用等技术。
谢科予教授是国家万人项目青年拔尖人才、“特种化学电源及其关键材料”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锂电池正极材料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石墨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以及《Energy Materials》副主编。
薛楠楠,入选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获第七届全国有色金属优秀青年科技奖。
郑春丽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教授,致力于稀土等有色金属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相关科研项目20余项。稀土是我国的战略资源,长期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针对稀土等有色金属矿山特殊恶劣生境挑战,形成了系统的半干旱区矿区生态环境评价与修复理论,研发了无混凝土微生物成矿固化技术、蒙科优菌1号等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与修复材料产品,部分技术在包钢尾矿库区、白云鄂博稀土矿区、鑫达黄金尾矿区等多个矿山示范推广
标题:王晨晔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