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矿
采矿
选矿
通用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电冶金
真空冶金
功能材料
复合材料
新能源材料
合金材料
材料加工
废水处理
大气治理
固/危废处置
土壤修复
物理检测
化学分析
力学检测
无损检测
失效分析
环境检测
综合
刘德鹏,工程师,现就职于雄安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稀土资源绿色提取分离基础研究、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推广。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公司自主研发项目2项,发表及收录相关学术论文7篇。
李灿华,安徽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安全与新污染物控制。 主要从事于生态安全与环境危害控制、尾矿资源化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湖北省武汉市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武汉钢铁集团重大科技专项1项。目前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已授权专利33项;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主持或制订行业标准3项,参编国家标准1项。
王洪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矿业科学学报》、《金属矿山》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各1项;企业课题4项。以一作/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授权5项。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固废资源化、复杂矿石提取与利用。
刘云,郑州大学/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副研究员,曹亦俊教授资源加工与高效利用团队,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本、硕均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冶金、相似关键金属分离,近年来致力于金属结合蛋白及多肽分离回收关键金属的基础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EJ、HAZMAT、IJBM,JEMA等中科院一区期刊,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
施磊,副教授,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师从戴永年院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先后获得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指导学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铜、省金;参与制定团体标准1项,主要从事冶金及化工行业固体废资源化利用。
标题:高文成
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