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土壤修复技术

> 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及处理系统

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及处理系统

967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河海大学  
2023-12-07 15:08:22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利用淤泥处理系统,所述淤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泥系统、絮凝沉淀系统、多段淤泥调理脱水系统;

所述絮凝沉淀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和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且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均设有絮凝剂添加口和排水口;

所述多段淤泥调理脱水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淤泥调理室A、带式压滤机A、淤泥调理室B、带式压滤机B和淤泥调理室C;

所述淤泥调理室A、淤泥调理室B和淤泥调理室C均设置有加药口;所述带式压滤机A和带式压滤机B底部设置有出水管;

所述进泥系统的出口与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的进口相连;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的出口与淤泥调理室A的进口相连,所述淤泥调理室C的出口连至排泥管;

方法包括:

(1)从河道中通过进泥系统抽取淤泥送入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

(2)在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中添加聚丙烯酰胺进行第一次絮凝沉淀,聚丙烯酰胺的添加量为每L淤泥加入30mg聚丙烯酰胺,淤泥第一次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从排水口排出,第一次絮凝沉淀后的淤泥进入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

(3)在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中添加淤泥质量0.6wt%的改性细粒土和淤泥质量3wt%的有机肥进行第二次絮凝沉淀,淤泥第二次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从排水口排出,第二次絮凝沉淀后的淤泥进入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

(4)在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中添加淤泥质量0.15wt%的改性细粒土和淤泥质量2wt%的有机肥进行第三次絮凝沉淀,淤泥第三次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从排水口排出,第三次絮凝沉淀后的淤泥进入淤泥调理室A;

(5)在淤泥调理室A中加入淤泥质量0.1wt%的化肥,混合均匀后进入带式压滤机A进行第一次压滤,第一次压滤后的淤泥泵入淤泥调理室B;

(6)在淤泥调理室B中加入淤泥质量10wt%的改性中粒土,混合均匀后进入带式压滤机B进行第二次压滤,第二次压滤后的淤泥从管道D泵入到淤泥调理室C;

(7)在淤泥调理室C中加入淤泥质量30wt%的改性粗粒土、0.01wt%的化肥、5wt%的有机肥,混合均匀,即可;

其中改性细粒土、改性中粒土、改性粗粒土的制备方法为:

以清淤河道旁的土壤为主要原料,对土壤进行预处理,分为2mm?5mm的粗粒土,0.02mm?

2mm的中粒土和小于0.02mm的细粒土;

在细粒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改良剂和生物质混合均匀后,静置4h?10h,得到改性细粒土;

其中,改良剂的添加量为细粒土的0.1?5wt%,生物质的添加量为细粒土的1?10wt%;所述改良剂为天然高分子絮凝剂,选自壳聚糖或木质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在中粒土加入一定量的疏松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改性中粒土;其中,疏松剂的添加量为中粒土的1?5wt%;所述疏松剂选自草木灰、粉煤灰、活性炭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在粗粒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调理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改性粗粒土;其中,调理剂的添加量为粗粒土的0.5?5wt%;所述调理剂为天然矿物质,选自蛭石、珍珠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系统包括:吸泥泵、吸泥管道和筛网;筛网设置在吸泥管道进口端,吸泥管道通过吸泥泵提供动力,吸泥管道的出口连至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的进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药罐A、药罐B,药罐A通过加药管道A与淤泥调理室A的加药口相连,药罐B通过加药管道B与淤泥调理室B的加药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泥管,所述淤泥调理室C的出口连至排泥管,调理后的淤泥从排泥管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管,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的排水口均连至排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调理室A、淤泥调理室B和淤泥调理室C均设置有搅拌装置。

说明书: 一种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及处理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淤泥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及处理系统。背景技术[0002] 作为河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的清淤和淤泥大规模处理技术与河流的正常使用息息相关。河流的淤泥逐渐增加,河流的抗洪能力减弱。因此,有必要加强淤泥清理与污水处理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淤泥由于长期处于水体下层,导致其天然含水率是非

常高的。淤泥脱水不但可大大降低泥饼体积及运输处理成本,还有利于淤泥后期资源化利

用,淤泥在作为植物养分和土壤有机质方面有很大的经济与环境价值。因此淤泥脱水过程

必不可少。淤泥脱水工艺主要包含自然脱水法、机械脱水法、真空预压法、土工管袋法等。目前主要采用机械脱水法,但能耗大、设备及场地投入大,相应的处理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0003] 目的: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及处理系统,采用清淤河道旁就地挖取的土壤作为原料来制备。[0004]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0005]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淤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泥系统、絮凝沉淀系统、多段淤泥调理脱水系统;[0006] 所述絮凝沉淀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和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且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均设有絮凝剂添加口和排水口;

[0007] 所述多段淤泥调理脱水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淤泥调理室A、带式压滤机A、淤泥调理室B、带式压滤机B和淤泥调理室C;[0008] 所述淤泥调理室A、淤泥调理室B和淤泥调理室C均设置有加药口;所述带式压滤机A和带式压滤机B底部设置有出水管;

[0009] 所述进泥系统的出口与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的进口相连;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的出口与淤泥调理室A的进口相连,所述淤泥调理室C的出口连至排泥管。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泥系统包括:吸泥泵、吸泥管道和筛网;筛网设置在吸泥管道进口端,吸泥管道通过吸泥泵提供动力,吸泥管道的出口连至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的进口。[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淤泥处理系统还包括药罐A、药罐B,药罐A通过加药管道A与淤泥调理室A的加药口相连,药罐B通过加药管道B与淤泥调理室B的加药口相连。[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淤泥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泥管,所述淤泥调理室C的出口连至排泥管,调理后的淤泥从排泥管排出。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淤泥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水管,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的排水口均连至排水管。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淤泥调理室A、淤泥调理室B和淤泥调理室C均设置有搅拌装置。

[0015]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所述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利用上述的淤泥处理系统,方法包括:

[0016] (1)从河道中通过进泥系统抽取淤泥送入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0017] (2)在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中添加聚丙烯酰胺进行第一次絮凝沉淀,聚丙烯酰胺的添加量为每L淤泥加入30mg聚丙烯酰胺,淤泥第一次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从排水口排出,第一次絮凝沉淀后的淤泥进入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0018] (3)在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中添加淤泥质量0.6wt%的改性细粒土和淤泥质量3wt%的有机肥进行第二次絮凝沉淀,淤泥第二次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从排水口排出,第二次絮

凝沉淀后的淤泥进入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

[0019] (4)在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中添加淤泥质量0.15wt%的改性细粒土和淤泥质量2wt%的有机肥进行第三次絮凝沉淀,淤泥第三次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从排水口排出,第三次絮

凝沉淀后的淤泥进入淤泥调理室A;

[0020] (5)在淤泥调理室A中加入淤泥质量0.1wt%的化肥,混合均匀后进入带式压滤机A进行第一次压滤,第一次压滤后的淤泥泵入淤泥调理室B;

[0021] (6)在淤泥调理室B中加入淤泥质量10wt%的改性中粒土,混合均匀后进入带式压滤机B进行第二次压滤,第二次压滤后的淤泥从管道D泵入到淤泥调理室C;

[0022] (7)在淤泥调理室C中加入淤泥质量30wt%的改性粗粒土、0.01wt%的化肥、5wt%的有机肥,混合均匀,即可。[002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改性细粒土、改性中粒土、改性粗粒土的制备方法为:[0024] 以清淤河道旁的土壤为主要原料,对土壤进行预处理,分为2mm?5mm的粗粒土,0.02mm?2mm的中粒土和小于0.02mm的细粒土;

[0025] 在细粒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改良剂和生物质混合均匀后,静置4h?10h,得到改性细粒土;其中,改良剂的添加量为细粒土的0.1?5wt%,生物质的添加量为细粒土的1?10wt%;

[0026] 在中粒土加入一定量的疏松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改性中粒土;其中,疏松剂的添加量为中粒土的1?5wt%;[0027] 在粗粒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调理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改性粗粒土;其中,调理剂的添加量为粗粒土的0.5?5wt%。[0028] 改性细粒土作为淤泥絮凝阶段药剂直接加入淤泥,促进泥水分离;改性中粒土在淤泥挤压脱水阶段分批加入,用于提高挤压脱水效率和孔隙度;淤泥挤压脱水后的泥饼破

碎后加入改性粗粒土,用于提高淤泥的土壤化和资源化。

[002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改良剂为天然高分子絮凝剂,选自壳聚糖或木质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00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质为农作物粉末,包括各类秸秆粉。[003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疏松剂选自草木灰、粉煤灰、活性炭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

[00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理剂为天然矿物质,选自蛭石、珍珠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0033] 此工艺适用范围为沿河道岸边移动处理,所用材料均来自现场施工。不仅能就地处理,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解决了淤泥脱水设备及场地投入大,淤泥资源化利用难的问题。

[0034]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及处理系统,不仅能够随着河道沿岸处理淤泥,并且添加的改性粘土,有机肥,改性沙土,全部来自现场施工,不仅方便了淤泥的就地处理,还解决了淤泥处理设备及场地投入大的问题。并且通过加入改性粘土、有机肥,聚丙烯酰胺可以提高淤泥絮凝效果,加入化肥、改性沙土调节淤泥的pH、孔隙度,中和淤泥表面电荷,在施肥的同时使淤泥的脱水效果大大提升,有利于淤泥的后续发酵,促进淤泥的土壤化利用。

附图说明[003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装置示意图;[0036] 图中:吸泥泵1,吸泥管道2,筛网3,絮凝沉淀系统4,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41,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42,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43,输泥管A44,排水管45,输泥管B46,输泥管C5,多段淤泥调理脱水系统6,淤泥调理室A61,带式压滤机A62,淤泥调理室B63,带式压滤机B64,药罐A65,加药管道A66,管道A67,管道B68,药罐B69,加药管道B7,管道C8,管道D9,淤泥调理室C10,污水从出水管11,加药口12、排泥管13。具体实施方式[003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

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8]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

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9] 如未加特殊说明,本申请中的%均为质量百分比。[0040] 实施例1[0041] 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淤泥土壤化脱水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泥系统、絮凝沉淀系统4、多段淤泥调理脱水系统6;

[0042] 所述絮凝沉淀系统4包括依次串联的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41、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42和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43,且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41、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42、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43均设有絮凝剂添加口和排水口;

[0043] 所述多段淤泥调理脱水系统6,包括依次相连的淤泥调理室A61、带式压滤机A62、淤泥调理室B63、带式压滤机B64和淤泥调理室C10;

[0044] 所述淤泥调理室A61、淤泥调理室B63和淤泥调理室C10均设置有加药口;所述带式压滤机A62和带式压滤机B64底部设置有出水管11;

[0045] 所述进泥系统的出口与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的进口相连;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的出口与淤泥调理室A61的进口相连,所述淤泥调理室C10的出口连至排泥管13。

[004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进泥系统包括:吸泥泵1、吸泥管道2和筛网3;筛网设置在吸泥管道进口端,吸泥管道2通过吸泥泵1提供动力,吸泥管道2的出口连至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41的进口。[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的移动式淤泥处理系统还包括药罐A65、药罐B69,药罐A65通过加药管道A与淤泥调理室A61的加药口相连,药罐B69通过加药管道B与淤

泥调理室B63的加药口相连。

[0048]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的移动式淤泥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泥管13,所述淤泥调理室C10的出口连至排泥管13,调理后的淤泥从排泥管13排出。

[0049]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的移动式淤泥处理系统还包括排水管45,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41、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42、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43的排水口均连至排水管

45。

[00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淤泥调理室A61、淤泥调理室B63和淤泥调理室C10均设置有搅拌装置。可以将絮凝后的淤泥与调理剂充分混合。

[0051] 实施例2[0052] 一种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所述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淤泥处理系统,方法包括:

[0053] (1)从河道中通过进泥系统抽取淤泥送入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0054] (2)在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中添加聚丙烯酰胺进行第一次絮凝沉淀,聚丙烯酰胺的添加量为每L淤泥加入30mg聚丙烯酰胺,淤泥第一次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从排水口排出,第一次絮凝沉淀后的淤泥进入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0055] (3)在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中添加淤泥质量0.6wt%的改性细粒土和淤泥质量3wt%的有机肥进行第二次絮凝沉淀,淤泥第二次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从排水口排出,第二次絮

凝沉淀后的淤泥进入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

[0056] (4)在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中添加淤泥质量0.15wt%的改性细粒土和淤泥质量2wt%的有机肥进行第三次絮凝沉淀,淤泥第三次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从排水口排出,第三次絮

凝沉淀后的淤泥进入淤泥调理室A61;

[0057] (5)在淤泥调理室A61中加入淤泥质量0.1wt%的化肥,混合均匀后进入带式压滤机A62进行第一次压滤,第一次压滤后的淤泥泵入淤泥调理室B63;[0058] (6)在淤泥调理室B63中加入淤泥质量10wt%的改性中粒土,混合均匀后进入带式压滤机B64进行第二次压滤,第二次压滤后的淤泥从管道D9泵入到淤泥调理室C10;

[0059] (7)在淤泥调理室C10中加入淤泥质量30wt%的改性粗粒土、0.01wt%的化肥、5wt%的有机肥,混合均匀,即可。[0060]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0061] 通过吸泥泵1,从河道中吸取淤泥,吸泥管道2一端装有筛网3,在吸泥的过程中,分离淤泥中的大型垃圾,然后将淤泥输入絮凝沉淀系统4,进行絮凝沉淀。[0062] 淤泥通过提升泵输送至絮凝沉淀系统4,首先在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41中添加浓度为30mg/L的聚丙烯酰胺,淤泥絮凝沉淀后,从输泥管A44进入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42;向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42中添加0.6wt%的改性细粒土以及3wt%的有机肥进行絮凝,淤泥絮凝沉

淀后,淤泥从输泥管B46进入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43;最后在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43中添加

0.15wt%的改性细粒土,2wt%的有机肥。絮凝沉淀后的淤泥通过输泥管C5泵入多段淤泥调理脱水系统6,上清液从各斜管絮凝沉淀装置上端排水口连通的排水管45排出。

[0063] 药罐A65通过加药管道A66将0.1wt%化肥加入淤泥调理室A61,通过搅拌装置与絮凝沉淀后的淤泥混合后,淤泥通过管道A67进入带式压滤机A62压滤;压滤后的淤泥通过管

道B68泵入淤泥调理室B63,药罐B69通过加药管道B7将10wt%改性中粒土加入调理室B63与

淤泥混合,淤泥通过管道C8进入带式压滤机B64压滤;压滤后的淤泥从管道D9泵入到淤泥调理室C10,污水从出水管11排出进行下一步处理。

[0064] 将30wt%改性粗粒土、0.01wt%化肥、5wt%有机肥通过加药口12加入淤泥调理室C10与淤泥混合,可以增加淤泥的肥力,增大孔隙度,促进淤泥的后续发酵,促使淤泥土壤化利用。调理后的淤泥从排泥管13排出。

[0065] 其中,所述改性细粒土、改性中粒土、改性粗粒土的制备方法为:[0066] 以清淤河道旁的土壤为主要原料,对土壤进行预处理,分为2mm?5mm的粗粒土,0.02mm?2mm的中粒土和小于0.02mm的细粒土;

[0067] 在细粒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改良剂和生物质混合均匀后,静置4h?10h,得到改性细粒土;其中,改良剂的添加量为细粒土的0.1?5wt%,生物质的添加量为细粒土的1?10wt%;所述改良剂为天然高分子絮凝剂,选自壳聚糖或木质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所述生物质为

农作物粉末。

[0068] 在中粒土加入一定量的疏松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改性中粒土;其中,疏松剂的添加量为中粒土的1?5wt%;所述疏松剂选自草木灰、粉煤灰、活性炭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0069] 在粗粒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调理剂混合均匀后,得到改性粗粒土;其中,调理剂的添加量为粗粒土的0.5?5wt%。所述调理剂为天然矿物质,选自蛭石、珍珠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0070] 改性细粒土作为淤泥絮凝阶段药剂直接加入淤泥,促进泥水分离;改性中粒土在淤泥挤压脱水阶段分批加入,用于提高挤压脱水效率和孔隙度;淤泥挤压脱水后的泥饼破

碎后加入改性粗粒土,用于提高淤泥的土壤化和资源化。

[0071] 本实施例原理为:在斜管絮凝沉淀装置A加入聚丙烯酰胺,可以依靠其分子的吸附架桥作用改变污泥颗粒粒径,使淤泥初步泥水分离;在斜管絮凝沉淀装置B中添加改性粘土和有机肥,可以中和淤泥表面电荷,压缩双电子层,有利于淤泥颗粒的聚集沉降,加速淤泥的絮凝;斜管絮凝沉淀装置C中添加改性粘土和有机肥,增强了淤泥泥水分离的效果。

[0072] 淤泥调理室A加入0.1wt%化肥可以调节淤泥的pH,中和淤泥表面电荷,优化淤泥的脱水性能;淤泥调理室B加入10wt%改性中粒土,增大了淤泥的孔隙度,提高了淤泥的脱水

率。

[0073] 三个絮凝池层层递进,使淤泥能够快速、高效的絮凝沉淀,并且通过调理剂化肥,改性沙土,可以调节淤泥的pH,增大淤泥的孔隙度,使淤泥能够快速脱水,同时,化肥、沙土还能增加淤泥的肥力,利于淤泥的后续发酵,促进淤泥的土壤化利用。[0074] 新旧工艺脱水效果对比表[0075]类别 市场淤泥脱水工艺 本工艺

处理后淤泥含水率 50 70% 40%

~

[0076]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

容的限制。

[007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声明:
“淤泥土壤化脱水工艺及处理系统”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