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有色技术网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储能迈入“大”规模时代,价格竞争或将加剧

储能迈入“大”规模时代,价格竞争或将加剧

2024-05-09 14:43:3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38        0
简介: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规划下,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提升,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要方式。然而,由于风力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特点不稳定,需要储能系统来应对电网负荷的波动。在这个背景下,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逐渐成为近年来储能装机的主要增量。
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规划下,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提升,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要方式。然而,由于风力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特点不稳定,需要储能系统来应对电网负荷的波动。在这个背景下,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逐渐成为近年来储能装机的主要增量。

储能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传统的火电和水电等发电方式主要依靠燃料供给或水库储能实现平稳供电。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新型储能系统成为解决能源间断性的有效手段。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的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池储能系统中。

储能市场目前呈现出多种储能系统“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技术备受关注。抽水蓄能利用低峰时段的电力将水抽升至高处,然后在高峰时段放水下泄,通过涡轮发电机将水能转化为电能。这种技术具有装机规模大、寿命长、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网调峰和储能。

日前,在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储能展)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23年中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突破20GW,三倍于2022年同期水平。预计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或将超过抽水蓄能,迎来历史性时刻。”

记者在实地探访储能展时也关注到,储能高速发展背景下,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储能系统占据展会主力,且“大”规模近乎成为行业储能新品标配,“5兆瓦时”“314Ah”等关键技术数据成为各家产品主要宣传词。

但大电芯、大容量的发展趋势背后,行业竞争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低价”“良率低”等问题日渐显现。对此,在本次展会期间,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储能发展大型化不应丢掉安全底线,行业要构建良性竞争环境,坚持技术创新。


2024年4月12日,北京首钢会展中心,观众在参观“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2024年4月12日,北京首钢会展中心,观众在参观“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视觉中国图

储能迈入“大”规模时代

根据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全球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规模289.2GW,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首次低于70%,2023年全球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创历史新高,中国占比接近50%。

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提升,储能产品的电芯等级、系统容量也不断升级。记者在储能展现场也了解到,大电芯、大容量近乎成为各家参展企业新品的首要特征。

诸如远景科技集团发布的远景EnPower智慧储能系统产品,采用自研350Ah储能专用电芯,标准20尺集装箱容量达到5.6MWh;瑞浦兰钧正式发布6.9MWh储能电池舱;天合光能新一代柔性储能电池舱Elementa 2真机首次亮相国内,搭载自研自产314Ah密度电芯,该系统计划将于5月份开启交付;阳光电源也展出了“交直流一体”大型液冷储能系统PowerTitan2.0及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PowerStack 200CS;晶科能源发布晶科蓝鲸SunTera5.0MWh电池储能系统,采用A/B柜设计,支持2H/4H长时运行。

除了314Ah储能电芯产品外,记者现场了解到,本次展会期间蜂巢能源还发布了针对储能场景的350Ah和730Ah大容量储能短刀电芯。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电芯、大规模的特征将成为储能产品发展方向之一。

晶科能源储能产品中心负责人吴殿峰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的判断是,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314Ah(产品)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储能行业)主流,会取代280Ah容量产品。”

价格竞争或将继续加剧

近年来,随着储能大电芯的规模发展,价格竞争也异常激烈。2023年以来,储能行业电芯、集成系统价格不断下行,“腰斩”已然成为行业形容储能系统价格走势的常用词。

“电池厂商现在把电芯、电池产品做大是为了降低成本,电池容量提升后,结构件均摊成本就有所降低,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楚能新能源执行副总裁卜相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目前储能行业“内卷”的环境下,大容量、更高性价比会成为行业一大竞争趋势。

回顾近一年市场价格典型事件,2023年下半年,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曾公开喊话,到2023年底,楚能新能源280Ah储能锂电池将以不超过0.5元/Wh的价格(不含税)销售。在彼时主流电芯报价超0.6元/Wh的背景下,代德明的一席话加速了行业无声的价格竞争。

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向记者表示,储能的价格还会下行,技术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在田庆军看来,未来的储能度电成本一定会降至一毛钱以下,“新能源+储能”的度电成本能够降低至三毛钱以下,从不稳定电源变成稳定电源,还有成本竞争力,这将推动能源革命真正实现。

卜相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储能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还将加剧。

“储能市场现在企业有很多,第二、第三梯队企业想要拿到订单,同款产品和第一梯队定价一样的话,如何打开市场?所以只能比市场价格稍微低一点点,让更多客户先用上自己的产品,才能打开市场竞争机会。”卜相楠告诉记者,“储能企业如果随波逐流,产品、技术平平淡淡,明年、后年的路可能很难走,因此面对储能行业目前的价格竞争,各家企业即便亏也要亏得有价值。”

记者现场走访了解到,除了降低成本外,储能系统作为当下风电、光伏发电场景的重要参与部分,随着储能装机规模的快速提升,在新能源配储背景下,储能参与电力交易实现自身电量吞吐价值成为多家企业布局的新盈利点。

诸如金风科技的全系列产品及源网荷储全栈能源解决方案也在此次储能展首次公开亮相,通过其α能源聚合平台,把控电价峰谷,降低现货交易风险。

系统安全主线不可动摇

值得关注的是,在大容量发展和激烈行业竞争背后,多家储能企业也向记者再度强调“安全”这一关键词。

“从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企业不应当只关注当下储能大规模发展的成本降低,而应该关注储能系统投运后实际工况的提升。”卜相楠告诉记者,储能行业发展并不是追求发展的极致,而是要做到全方位的平衡,在保障安全、长寿命的基础上追求利润与度电成本的较好平衡。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也向记者表示,中国储能行业即将迎来快速和高质量发展期,但行业现在也面临电力市场机制不完善、商业模式不成熟、产品同质化严重、安全隐患风险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多种容量电芯规模的推出,储能市场部分交付产品出现一致性降低、制造效率低、故障率提升、非正常运维导致的停运增多等问题,实际储能系统投入运营效果不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3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显示,电化学储能电站非计划停运占比57.25%,主要由电池、PCS(变流器)、BMS(电池管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等因素造成,其中电池因素占比32.72%。

卜相楠告诉记者:“储能行业追求的东西,不是单纯追求安全,不是单纯的追求长寿命,更不是单纯的去追求低价。”在卜相楠看来,如果大型化不是未来储能行业的发展趋势,那发展方向一定是回到储能市场真正的需求,一是安全要求,二是风光储同寿的长寿命要求,其次是低成本目标。

曹仁贤也呼吁,储能行业要坚守“安全”底线,回归“以技术创新推动降本增效”的主航道。

而展望储能市场,行业仍普遍认为其前景在向好发展。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预测,预计“十四五”最后两年,新增储能装机仍呈快速增长态势,超额完成目前各省的规划目标;“十五五”呈现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200GW。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考虑到储能市场目前的发展态势,这一预测并不过分乐观。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到2030年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这意味着储能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为中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总之,储能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储能技术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将推动储能市场的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储能市场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时代。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价格行情
期货
现货

编辑视角
技术跟踪
分析评述

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八届学术会议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