碲金矿简介
碲金矿为单斜柱组。溶于硝酸,产生铁锈色的金沉淀。世界著名产地有美国科罗拉多州CrippleCreek。碲金矿根据其产地命名,为California州Calaveras县Stanislaus矿。产生于中-低温热液矿脉,或中-高温热液矿脉之低温晚阶段晶出。与自然金、银金矿,针碲金银矿和其他碲化物成组合。也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钼酸盐成组合。
首先,碲金矿通常在含金和银的碲化物矿脉内生成,大多与自然金、碲金银矿、黄铜矿等构成连生体,通常在方铅矿、闪锌矿等表面以微米级单位形式包裹,矿物成分多样,环境复杂,客观上给浮选分离带来困难;
其次,碲金矿石中的金银多为微细粒浸染碲化物,相比之下,碲金矿比游离金更加难以在氰化溶液中溶解,进而导致金矿物元素的氢化浸出率较低,成为最为常见的难处理金矿之一;
第三,由于碲金矿难以在氰化液中溶解,工艺上需要对矿石进行二次磨矿,而所用的丁基黄药等捕收剂是最为常见的浮选药剂,但效果只能说较为一般。
无论是二次磨矿,还是精矿浮选,如何解决矿石在氰化液中的浸出率低问题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才能有所改变,得到更为理想的浮选指标呢?
1、工艺上,采用重选-重选尾矿再浮选的工艺流程,重选尾矿经过磨矿后,再通过一粗一扫浮选流程,可进一步回收其中的有价元素,重选尾矿再浮选后,有利于提高金、碲回收率;
2、在氰化浸出作业之前,可先采用碱-氧化预处理作业,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浸出时间长的问题,但全程需注意控制好给矿浓度、给矿速度和离心力强度问题;
3、采用特别研制的LF-35型金银矿螯合捕收剂,配合丁铵黑药使用,可让浮选有较强捕收性和良好选择性,平均能提高3-10个金属回率。
LF-35型金银矿螯合捕收剂系异构长烃链双琉原酸酯的同系物经多种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呈淡黄色粉状;有效活性达85%~90%,PH为8.5-9.5,易溶于水,属微毒(同黄药)、无腐蚀,用量在50-200g/t;使用时配碱性 水5%或10%浓度,分段加入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