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有色技术网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分析 | 锂价飙升,

分析 | 锂价飙升,

2023-04-07 11:54:44 来源:第一风口
1209        0
简介:自三季度以来,一路飙涨的锂电价格,带来了钠电池风口。“如果为今年的锂电找几个关键词,第一阶段是价格暴涨,第二阶段是相对冷静,第三阶段便是格局分化。”万创投行创始合伙人刘阳向风口财经表示,眼下,由于供需错配导致的“锂价高涨”,正迫使新能源产业链走向一条“上游富足,下游吃土”的“畸形”发展道路。借此契机,与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与设备研讨会​)工作原理相同,但成本更低廉、原材料更广泛的钠离子电池开始走进大众视野。
自三季度以来,一路飙涨的锂电价格,带来了钠电池风口。
“如果为今年的锂电找几个关键词,第一阶段是价格暴涨,第二阶段是相对冷静,第三阶段便是格局分化。”万创投行创始合伙人刘阳向风口财经表示,眼下,由于供需错配导致的“锂价高涨”,正迫使新能源产业链走向一条“上游富足,下游吃土”的“畸形”发展道路。
借此契机,与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与设备研讨会工作原理相同,但成本更低廉、原材料更广泛的钠离子电池开始走进大众视野。连日来,多家锂电龙头企业纷纷布局钠离子相关项目:传艺科技宣布已完成钠离子电池中试线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鹏辉能源指出公司有三个团队在做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工作;宁德时代也表示公司正致力于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
产业走向“分水岭”的当口,钠电池能否扛起能源转型的“大旗”,成为锂电池的“替代方案”?其真正实现产业化的道路究竟还有多远?
锂价畸高,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业绩“大劈叉”
“超过50万元/吨就已经不正常了,当前锂盐的价格算是畸高了。”锂电池回收从业者王书敏向风口财经透露,自新能源概念被大众所熟知开始,锂盐就在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上扬。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在2020年时,碳酸锂均价为3.9万元/吨,而到了2022年10月,碳酸锂的均价已达到55.84万元/吨,短短两年时间,涨幅高达1331.54%。
“全球比较优质的锂矿集中在澳洲、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国内的锂矿大多是品位并不太高的‘贫矿’,因此一直以来,我国锂资源拥有很高的对外依存度。”刘阳这样解释锂价高涨的原因,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与其说锂盐是“供不应求”,不如说是“供需错配”,“全球其实是不缺锂的,但锂资源开发和投产的周期较长,比如锂矿开发周期需要 3-5 年,盐湖提锂开发周期需要 5-8 年,所以锂资源供给端增量需要时间。”刘阳分析道。
在新能源浪潮之下,国内产业链中下游扩产速度极快,但国外上游能源供应却有一定的延迟,这就导致了上游供应无法满足下游需求。供给满足不了需求,势必会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
“到目前为止,锂盐都没有形成统一成熟的价格体系。”刘阳认为,正是这种近乎野蛮的涨价姿态,导致“利润分化”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直观的写照,中游和下游企业不断承压,上游企业却赚得盆满钵满。
据三季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前三季度毛利率与净利率均创近六年同期新低;国轩高科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08.16%至-3.6亿元,连续四年处亏损状态;而孚能科技第三季度更是巨亏1.19亿元……
压力层层传导,下游整车制造厂商的表现也不容乐观:营收和净利润一直位于榜首的上汽集团,受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因素影响,前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华为概念股”赛力斯与北汽蓝谷仍然处于“越卖越亏”的状态,随着新能源车销量的大幅增加,生产费用和税金也相应大大提高。
但与之相对应,产业链上游企业的日子却明显好过了太多。“锂电双雄”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均创造了历史最好三季报成绩,两家企业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之和超过300亿元;盛新锂能、西藏矿业等锂矿资源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也均超过200%,行业高景气可见一斑。
“据我所知,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这些电池和材料厂商已经在谋求集体抵制了。”王书敏坦言,锂盐过高的价格可能抑制需求,产业链上已经出现抵制情绪。
成本最高降4成,钠电成锂电“平替”?
日渐走高的锂价,抢不到的锂矿,令一众车企与电池厂商焦虑不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另谋出路,钠离子电池便是可行方案之一。
“相比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材料最大的优势在于来资源储量丰富。””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达沃斯”组委会秘书长于清教向风口财经解释,锂元素的地壳丰度仅0.0065%,且绝大多数分布在澳洲、美洲,而钠资源地壳丰度高达2.75%,全球到处都有分布。根据于清教的估算,“理想情况下,钠电池成本会比锂电池成本降低30%—40%。”
除了资源端以外,钠电池的优势还体现在生产工艺端。据刘阳介绍,钠电池与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与设备研讨会的工作原理相同,因此两者的生产流程和产线很接近,而这也意味着锂电池材料厂商未来可与钠电池共用产线中的绝大多数环节,从而降低产线建设成本。
“目前布局钠电池较多的还是现有的锂电池及材料生产商,钠电池制造工艺与锂电池相似,现有的锂电池设备大部分可兼容钠电池的生产,于锂电池产业链企业布局钠电池具有资源、技术、客户等优势。”清教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据风口财经梳理,许多锂电龙头企业开始频频释放对钠电池的“友好信号”。今年10月,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在近日最新的回复中其又表示,目前公司正全面推进钠离子电池技术布局;多氟多则表示:公司现已实现了钠离子电池成品下线评测,目前正在准备扩大批次产量,钠离子电池现有产能 1GWh。
“钠电池可以与锂电池形成一定的互补关系。”刘阳表示,相较于锂电池的易燃易爆,钠电池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在产业尚不够完全成熟的情况下,钠电池首先会在低速、续航里程两百公里左右的小型电动车以及两轮车方面,对锂电池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或补充。
其次,刘阳表示,钠电池还拥有锂电池不可比拟的耐寒性,可在零下20摄氏度的温度下也能保持较高的容量。而中国的新能源配储需求最高的地区正是冬季气温相对更加寒冷的三北地区,钠离子电池正好可以发挥补充作用。
离“挑大梁”还有几道关?
理论通过,技术可行,钠电池也将迎来产业化“大关”,眼下,多家企业将这一时间定在了2023年。
宁德时代多次公开表示,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此外,多氟多、传艺科技、维科技术也计划在2023年实现钠电池量产,分别建成1GWh、2GWh、2GWh产能。
其实,中国对钠离子电池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研究几乎同时进行,但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实现技术突破,钠离子电池却迟迟没有研发出合适的负极材料,以至于锂离子电池率先实现商业化,钠离子电池则长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如今迎来“第二春”的钠电池距离真正实现产业化还有几道关?
“钠电池在生产技术上还是有一定局限的,成本优势并未完全释放出来。”刘阳遗憾表示,虽然钠电池与锂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但在正负极材料的选择上却有很大差别,钠元素分子量更高、钠离子电位更高、体积更大,在嵌入正负极时易使极片材料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与锂电池相比,钠电池在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上要求更为严苛。“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钠电池存在循环寿命短、倍率性能欠佳等缺点。”刘阳表示。
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钠电池负极材料有碳类、合金类、过渡金属氧化物、钠——过渡金属磷酸盐等四大类,但综合各家的生产情况来看,钠电池正负极材料路线仍然不明确。
DEEPTECH的报告指出,成本是钠离子电池的突出优势,但要大规模商业化后才能实现。于清教也表示:“低成本只是理论上的,钠电池在规模化应用前期,技术溢价之下,其成本预计甚至比现有的成熟的磷酸铁锂更高。”
“退一步讲,即便是钠离子电池量产了,钠电池的装机、测试、试用都还没有经历过,应用场景、寿命都不确定,现在都还处于一个初级的产品,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市场验证。”隆众资讯锂电池部分析师曲音飞曾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钠电池没有经历过类似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与设备研讨会的市场验证,还远未到“攻城略地”的时候。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价格行情
期货
现货

编辑视角
技术跟踪
分析评述

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八届学术会议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