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探矿技术

> 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169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杭州文鼎岩土科技有限公司  
2023-10-17 11:15:55
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的基坑工程和水利工程的围堰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基坑工程和围堰工程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工程、地铁工程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等领域。目前,国内的深基坑围护止水结构有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smw工法桩、trd工法桩、pc工法桩、hc工法桩、hu工法桩和h+hat工法桩等型式。

3.深基坑工程施工中最常用的结构有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smw工法桩、trd工法桩、pc工法桩和hc工法桩、hu工法桩、h+hat工法桩等型式,地下连续墙和钻孔桩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泥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且大量使用钢筋和混凝土,造价昂贵,与国家正大力推广的发展理念不符;smw和trd工法施工影响小,但由于smw和trd工法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较难控制,单排水泥土强度较低,止水厚度小,容易形成若干冷缝而发生渗漏,引发事故,多排水泥土桩墙价格昂贵且同样存在质量不可靠的缺陷。hu工法桩和h+hat工法桩通过焊接在拉森桩上的钢条,采用h型钢和拉森钢板桩组合,形成一个分离式组合桩,止水较好,但整体性相对较差,钢材用量较大,而刚度和受力性能一般;pc工法桩采用钢管桩和拉森钢板桩组合,整体刚度较大,止水性能和受力性能较好,但运输和存储不便,现场焊接难度较大,后期难以采用静拔方式回收,在采用大功率振动设备施工时产生的震动对环境影响较大。hc工法桩采用h型钢桩和拉森钢板桩组合,整体刚度、止水性能、受力性能较好,后期可采用免共振或静拔等方式回收,为确保止水效果,焊接在h型钢上的锁扣往往通长设置,由于锁扣长度较长,拉森钢板桩与相邻h型钢均采用小企口锁扣连接,回收难度较大,甚至出现拉森钢板桩与h型钢的小企口锁扣呈锁死状态,难以采用免共振或静拔等方式顺利回收,影响工期并增加施工成本;此外,由于h型钢间有拉森桩钢板桩存在,无法进一步缩小h型钢的间距,采用“打一跳一”方式的hc工法桩的h型钢间距最小为770mm,因此常规hc工法在不考虑拉森桩作用时刚度偏小;市场上常规拉森钢板桩长度为15-18m,过长的拉森钢板桩遇到坚硬地层时极易弯折或变形,而对于20-30m以上的粉砂土地层采用常规的hc工法桩无法进行有效隔断,且存在局部小企口锁扣未能有效连接而导致基坑漏水事故的发生。此外,pc工法桩、hc工法桩、hu工法桩和h+hat工法桩等构建的钢质连续墙对于土质相对较好的硬土、砂层、圆砾或岩石等地质施工难度较大,影响工期并导致施工费用增加,从而影响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4.综上所述,深基坑工程所采用的已有桩型及施工方式在合适的工程环境条件下虽然取得较为理想的预期效果,但从工程成本、成桩性能、施工难度等方面综合考虑,还存在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鉴于此,目前深基坑施工领域需开发出一种刚柔结合、结构扩展性强、施工效率高、止水效果佳、工程质量可靠、经济效益优良的支护桩结构,以提升支护桩的成桩质量以及使用性能,同时能够缩短施工工期,减小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的深基坑围护结构环境适应性不足、施工效率低、桩体结构可扩展性不足、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并且容易对施工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及施工方法,可以提升支护桩对施工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环境友好性,保障止水效果和结构刚度,降低施工作业难度,同时能够减小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经济效益。

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桩体、第一桩体、第二桩体。

7.所述柔性桩体形成墙体结构以实现支护桩柔性止水及挡土的支护效用。

8.所述第一桩体为板状结构并沿柔性桩体的相应设置方向排布以构建支护面,所述第一桩体在沿着排布方向的两端设有接合部以实现连接功能。

9.所述第二桩体沿着第一桩体的设置方向相邻于第一桩体承压方向的一侧以提高支护桩的支护刚度。

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桩体在与第二桩体的相邻位置设有第一对接部,第二桩体相应部位设有与第一对接部相适配的第二对接部以实现相互可靠连接。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桩体在桩体的不同位置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对接部以实现在相应位置的连接功能,从而扩展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组合连接能力。

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刚柔组合式支护桩设有至少两排第一桩体,第二桩体相邻于两排第一桩体之间并通过相应位置的第二对接部分别与第一桩体的第一对接部相连接。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对接部沿着第一桩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对接部沿着第二桩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得第一桩体、第二桩体沿着桩体长度方向形成的连接受力可靠,从而构建整体性作用的支护桩。

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各自分别包含有凸体结构,以及与凸体结构形状适配并相嵌接的凹体结构,以使得第一桩体、第二桩体能够分别通过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实现相互可靠连接。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桩体和/或第二桩体沿着植入方向设有注浆管以实现在施工时对桩体位置岩土层进行注浆或注水作业。

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桩体沿着排布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桩体的一侧。

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桩体的板状结构形成有通槽,相近排布的第一桩体通槽的槽口朝向在沿着支护桩承压方向上相反设置,使得第一桩体的排布在沿着承压方向上具有参差性以进一步提高支护桩的抗弯能力。

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19.s1、施工柔性桩体,并对相应深度部位通过水泥掺量进行差异化构造;

20.s2、在柔性桩体未凝结前,对第一桩体、第二桩体涂设减摩剂并分别依次按相应位置植入;

21.s3、在完成支护功能的使用后,先回收仅与第一桩体相邻的第二桩体,再回收与第一桩体相邻且连接的第二桩体,并通过相应注浆管对桩体位置岩土层进行注浆加固;

22.s4、回收第一桩体,并通过相应注浆管对桩体位置岩土层进行注浆加固。

23.本技术的优点是:

24.1、刚柔组合式支护桩采用柔性桩体以构建桩体的柔性支护结构,并在柔性桩体中设置第一桩体、第二桩体以增强止水功能及支护刚度,从而形成刚柔组合式桩体结构,提升支护桩对施工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环境友好性。

25.2、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连接方式和结构使得在构建支护功能时,可仅在第二桩体的单侧设置与第一桩体的对接结构,也可在第二桩体的两侧同时设置与第一桩体的对接结构,从而增设支护止水功能的第一桩体以构建效果更佳的双重防水功能,提高了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模块化和扩展性。

26.3、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相应桩体的连接方式和结构,通过将实现支护止水功能的第一桩体、实现支护功能的第二桩体非同列分别布设,使得各桩体能够分别施工及回收,避免互相影响,保障支护桩结构的整体功能性,提高相应组成桩体的独立性,避免传统方法将二者同列设置进行套打时施工效率低,以及第一桩体、第二桩体在植入桩体时因施工造成连接部位锁死而导致的回收难等问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27.4、刚柔组合式支护桩通过将第二桩体在第一桩体的一侧非同列排布设置,相较于传统的同列设置方法,本技术刚柔组合式支护桩构成的截面惯性矩和抗弯截面系数更高,从而提高整体结构刚度,大大减小基坑变形。

28.5、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连接方式和结构使得在构建支护功能时,可通过对第一桩体的结构构建通槽,并将相近排布的第一桩体通槽的槽口朝向在沿着支护桩承压方向上相反布置,提高第一桩体在沿着承压方向上排布的参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护桩整体的抗弯截面系数。

29.6、刚柔组合式支护桩通过对相应的桩体结构上设置注浆管,以实现在植入、回收时对桩体位置岩土层进行注浆或注水作业,进一步减小对施工环境的影响,提高工程建设效益和效率。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一种组成结构及设置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一种组成结构及设置局部示意图;

32.图3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二桩体间隔设置方法一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二桩体间隔设置方法二示意图;

34.图5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二桩体间隔设置方法三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二桩体两侧设置第二对接部示意图;

36.图7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一桩体位于迎土面的示意图;

37.图8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一桩体位于背土面的示意图;

38.图9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二桩体在两排第一桩体之间设置方法一示意图;

39.图10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二桩体在两排第一桩体之间设置方法二示意图;

40.图11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二桩体在两排第一桩体之间设置方法

三示意图;

41.图12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二桩体在两排第一桩体之间设置方法四示意图;

42.图13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二桩体在第一桩体一侧密集排布示意图;

43.图14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二桩体在第一桩体一侧排布时相应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的一种设置方法示意图;

44.图15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二桩体在两排第一桩体之间密集排布示意图;

45.图16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第二桩体在两排第一桩体之间排布时相应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的一种设置方法示意图;

46.图17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第一桩体为单排帽型钢板桩且在凹侧设置第二桩体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47.图18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第一桩体为两排帽型钢板桩且在凹侧设置第二桩体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48.图19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第一桩体为单排帽型钢板桩且在凸侧设置第二桩体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49.图20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第一桩体为两排帽型钢板桩且在凸侧设置第二桩体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50.图21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第一桩体为单排帽型钢板桩且在凸侧密集设置第二桩体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51.图22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第一桩体为两排帽型钢板桩且在凸侧密集设置第二桩体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52.图23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第一桩体为单排帽型钢板桩且在凸侧排布第二桩体时相应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的一种设置方法示意图;

53.图24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第一桩体为两排帽型钢板桩且在凸侧排布第二桩体时相应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的一种设置方法示意图;

54.图25为本技术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一种设置方法的变形对比示意图。

55.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56.1-第一桩体;2-第二桩体;3-柔性桩体;31-第一柔性桩体;32-第二柔性桩体;4-接合部;5-第一对接部;6-第二对接部;71-第一桩体注浆管;72-第二桩体注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57.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及施工方法,解决现有的深基坑围护结构环境适应性不足、施工效率低、桩体结构可扩展性不足、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并且容易对施工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58.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包括柔性桩体3、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柔性桩体3形成墙体结构以实现支护桩柔性止水及挡土的支护效用;第一桩体1为板状结构并沿柔性桩体3的相应设置方向排布以构建支护面,第一桩体1在沿着排布方向

的两端设有接合部4以实现连接功能;第二桩体2沿着第一桩体1的设置方向相邻于第一桩体1水平承压方向的一侧以提高支护桩的支护刚度。该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可以提升支护桩对施工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环境友好性,保障止水效果和结构刚度,降低施工作业难度,同时能够减小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经济效益。

59.第一桩体1在与第二桩体2的相邻位置设有第一对接部5,第二桩体2相应部位设有与第一对接部5相适配的第二对接部6以实现相互可靠连接。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之间实现连接的第一对接部5、第二对接部6的结构方式可以有多种,第一对接部5、第二对接部6可以各自分别包含有凸体结构,以及与凸体结构形状适配并相嵌接的凹体结构,以使得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能够分别通过第一对接部5、第二对接部6实现相互可靠连接,如图2所示的小企口锁扣连接方式,该方式在侧向受力不平衡时能够传递拉力、压力、剪力、弯矩和扭矩等,当侧向受力不平衡状态基本解除时,可沿小企口锁扣的设置方向通过克服摩擦力来对相应桩体进行分离。需要指出的是,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在沿着排布方向布置相应的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时,可根据施工情况选择性的对相应排布位置的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分别设置第一对接部5、第二对接部6来构建连接,例如图14、图16所示。第一桩体1在沿着排布方向的两端设置的接合部4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对接部5、第二对接部6的结构类似,例如图2所示的小企口锁扣连接方式,从而便于采用成品标准件来进行施工连接,也可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不同的差异化连接结构,以满足特殊情况下的施工需求。此外,可根据施工工况来具体设置第一桩体1的位置,如第一桩体1位于迎土面的图7所示,以及第一桩体1位于背土面的图8所示。

60.进一步地,第二桩体2在桩体的不同位置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对接部6以实现在相应位置的连接功能,从而扩展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组合连接能力,如图6所示。请继续参阅图9-图12,刚柔组合式支护桩沿着排布方向设有两排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相邻于两排第一桩体1之间并通过相应位置的第二对接部6分别与第一桩体1的第一对接部5相连接,第二对接部6可对称设置在第二桩体2的外部两侧,也可根据与第一桩体1的对接需要根据施工现场支护桩的排布来灵活布置。因此,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第二桩体2在桩体不同位置设置的第二对接部6,使得其能够通过增设支护止水功能的第一桩体1以构建效果更佳的双重防水功能,从而增强了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模块化和扩展性。

61.为了确保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相应桩体沿桩身长度方向的连接稳定性和支护稳固性,本例中,第一对接部5沿着第一桩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对接部6沿着第二桩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得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沿着桩体长度方向构成牢固的连接和支护结构,形成整体性作用的支护桩;具体地,第一对接部5、第二对接部6可沿着相应桩体一体式通长设置,其长度可与相应桩体长度相同,也可根据设计计算小于相应桩体长度;第一对接部5、第二对接部6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固定于相应桩体结构。同样地,沿着排布方向相邻接的第一桩体1两端的接合部4也可沿着其桩体一体式通长设置以形成稳定可靠的连接,形成整体性作用的支护桩。

62.在施工时,第一桩体1沿着排布方向通过两端设置的接合部4实现连接,第二桩体2沿着排布方向可以依次设置在第一桩体1一侧的相应连接位置处,也可以沿着排布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桩体1的一侧,可参阅图3-图5、图9-图16所示给出的几种示意性间隔设置方法。例如为进一步加强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刚度并减小基坑变形,降低施工难度,可对第二

桩体2采用的h型钢进行加强式密插排布,能够将h型钢间距减小至400mm,进一步增加了支护桩的刚度;具体的间隔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灵活选择,并不限于本例给出的示意方式。此外,第二桩体2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选择设置在第一桩体1相应的不同侧,例如图17-图18分别为在第一桩体1的凹侧设置第二桩体2,图19-图24分别为在第一桩体1的凸侧设置第二桩体2,以实现本方案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相应构成部分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的不同设置及使用方法,可根据现场实际施工需求灵活设置,构建相应的支护结构,而并不限于本例给出的示意方式。因此,通过将实现支护止水功能的第一桩体1、实现支护功能的第二桩体2分别布设,避免了传统方法将二者同列设置进行套打时施工效率低,以及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在植入桩体时因施工造成连接部位锁死而导致的回收难等问题,从而使得不同结构及功能的桩体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不但满足使用需求,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63.对于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高或者地基土相对较好的诸如老粘土层硬土、铁板砂、卵石或岩石等,此外在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完成支护功能的使用,需要进行回收时,为了降低对施工环境的影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对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沿着植入方向设置注浆管以实现在施工时对桩体位置岩土层进行注浆或注水作业。注浆管可以设置在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的第一对接部5、第二对接部6位置处,也可根据施工情况以及具体的桩体结构设置在便于加工或施工的相应部位,以分别构成第一桩体注浆管71、第二桩体注浆管72。具体施工时,可采用非取土强制搅拌或应用注浆管高压注水注浆进行预引孔,并掺入5-10%含量的水泥掺量;回收第二桩体2、第一桩体1后,利用相应位置的注浆管进行注浆加固,注浆的水泥掺量可以为5-10%,从而进一步提高该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对施工环境土质的适应性和环境友好性。

64.本实施例中柔性桩体3可采用水泥土桩墙,第一桩体1采用板桩例如拉森钢板桩,第二桩体2采用型钢例如h型钢,如图1-图16所示;或者第一桩体1采用帽型钢板桩,如图17-图24所示。水泥土桩墙可包含轴向搅拌的单轴水泥搅拌桩、双轴水泥搅拌桩、三轴水泥搅拌桩、多轴水泥搅拌桩、渠式切割的trd水泥土搅拌墙、径向切割双轮铣csm水泥土搅拌墙等,以形成柔性止水支护结构。

65.为实现更大的截面惯性矩,可沿支护桩水平承压方向截面的中性轴进一步优化相关组成桩体的结构和布局,优选地,第一桩体1的板状结构形成有通槽,相近排布的第一桩体1通槽的槽口朝向在沿着支护桩水平承压方向上相反设置,从而可使得第一桩体1的排布在沿着水平承压方向上具有参差性,以进一步提高支护桩的截面惯性矩和抗弯能力,例如图1-图16所示。

66.本例在施工中,以采用小企口锁扣连接方式并单边设置的“插一跳一”的方案为例,基坑位于软土土层,开挖深度为4.75米,基坑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

[0067][0068]

设有单边小企口锁扣连接方式的h型钢型号为h700

×

300

×

13

×

24,间距1600mm,钢材等级为q235,h型钢截面面积:231.5cm2;h型钢截面惯性矩194607cm4;地面超载为20kpa;拉森钢板桩型号为热轧u400-170,宽度400mm,钢材等级为q335。

[0069]

根据公式ic=i+a(h

c-h1)2+i'+a'(h

c-h2)2,式中:

[0070]

ic:h型钢与拉森钢板桩组合截面沿着弯矩作用方向的截面惯性矩(cm4);

[0071]

i:h型钢截面惯性矩(cm4);

[0072]

i':拉森钢板桩截面惯性矩(cm4);

[0073]

a:h型钢截面面积(cm2);

[0074]

a':拉森钢板桩截面面积(cm2);

[0075]

hc:h型钢与拉森钢板桩组合截面形心高度(cm);

[0076]

h1:h型钢截面形心高度(cm);

[0077]

h2:拉森钢板桩截面形心高度(cm)。

[0078]

经计算,h型钢与拉森钢板桩组合截面惯性矩为697818cm4,仅有h型钢的作用时,请参阅图25(a),位于地表下约5.5m处,基坑最大变形为21.4mm;h型钢和拉森钢板桩组合共同作用时,请参阅图25(b),位于地表下约5.5m处,基坑最大变形为12.3mm,且其最大抵抗弯矩是仅设置h型钢的约3.55倍(按每延米计算)。

[0079]

具体在施工时,对于止水要求和环境要求较高或者粉砂土层深厚的施工工况,可按设计要求采用相应水泥土桩墙施工设备预先进行成桩或成墙,并掺入一定含量的水泥,预先搅拌或成墙的水泥土桩墙施工设备包含轴向搅拌的单双轴设备、三轴和多轴设备、渠式切割的trd设备以及径向切割双轮铣csm设备等,水泥土桩墙施工设备预先进行成桩或成墙并进入相对较深或坚硬的岩土层以形成柔性止水的水泥土桩墙,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构成的刚性止水的组合支护桩可在柔性止水的水泥土桩墙未凝结前植入;为方便回收,可对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涂抹减摩剂,例如油脂、矿脂、凡士林等,以减小桩体的摩擦阻力,减摩剂用量每平方米0.1~1.1kg;此外,根据施工情况,可对柔性桩体3的相应结构部位进行差异化构造,以适配位于该结构部位的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的工况环境要求,例如本例中根据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的设置深度对柔性桩体3的相应深度部位构造第一柔性桩体31、第二柔性桩体32以适配位于该深度部位的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的止水功能使用要求,例如图7、图8所示,具体地,根据止水需要对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下部范围内的柔性桩体3相应位置的加固土掺入质量0-30%的水泥掺量,构成第一柔性桩体31,对第一桩体1、第二

桩体2上部范围内的柔性桩体3相应位置的加固土掺入质量0-10%的水泥掺量,构成第二柔性桩体32;同时可根据施工环境对软土土层掺入水泥质量0-5



的sn201-a等固化剂,对粉砂土土层掺入水泥质量0-10%的膨润土等固化剂,从而进一步确保形成刚柔相兼止水且挡土的大刚度组合式支护桩。

[0080]

在构筑物完成或地下室土方回填后,可先回收不设第二对接部6的第二桩体2,再回收设有第二对接部6的第二桩体2,然后回收第一桩体1,为减小环境影响,可采用免共振振动锤或静拔等方式回收相应桩体。从而使得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施工既经济又方便,同时结构刚度大,变形小,止水效果佳,质量可靠,施工效率高,避免作业时产生泥浆外运的问题,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0081]

因此,根据上述方案,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0082]

s1、施工柔性桩体3,并对相应深度部位通过不同的水泥掺量进行差异化构造,从而构建不同的结构性能,以适配位于该深度部位的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的相应工况环境要求;

[0083]

s2、在柔性桩体3未凝结前,对第一桩体1、第二桩体2涂设减摩剂并分别依次按相应位置植入,以便于后期回收,降低施工成本;

[0084]

s3、在完成支护功能的使用后,先回收仅与第一桩体1相邻的第二桩体2,再回收与第一桩体1相邻且连接的第二桩体2,并通过相应注浆管对桩体位置岩土层进行注浆加固,以降低对施工地质环境的扰动和影响;

[0085]

s4、回收第一桩体1,并通过相应注浆管对桩体位置岩土层进行注浆加固,从而完成相关施工及回收作业,实现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功能使用要求和经济效益。

[0086]

综上,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及施工方法,可以提升支护桩对施工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环境友好性,保障止水效果和结构刚度,降低施工作业难度,同时能够减小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经济效益和施工效率。

[0087]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技术特征:

1.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桩体,其形成墙体结构以实现支护桩柔性止水及挡土的支护效用;第一桩体,其为板状结构并沿柔性桩体的相应设置方向排布以构建支护面,所述第一桩体在沿着排布方向的两端设有接合部以实现连接功能;第二桩体,其沿着第一桩体的设置方向相邻于第一桩体承压方向的一侧以提高支护桩的支护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体在与第二桩体的相邻位置设有第一对接部,第二桩体相应部位设有与第一对接部相适配的第二对接部以实现相互可靠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体在桩体的不同位置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对接部以实现在相应位置的连接功能,从而扩展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组合连接能力。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柔组合式支护桩设有至少两排第一桩体,第二桩体相邻于两排第一桩体之间并通过相应位置的第二对接部分别与第一桩体的第一对接部相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沿着第一桩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对接部沿着第二桩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得第一桩体、第二桩体沿着桩体长度方向形成的连接受力可靠,从而构建整体性作用的支护桩。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各自分别包含有凸体结构,以及与凸体结构形状适配并相嵌接的凹体结构,以使得第一桩体、第二桩体能够分别通过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实现相互可靠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体和/或第二桩体沿着植入方向设有注浆管以实现在施工时对桩体位置岩土层进行注浆或注水作业。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桩体沿着排布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桩体的一侧。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体的板状结构形成有通槽,相近排布的第一桩体通槽的槽口朝向在沿着支护桩承压方向上相反设置,使得第一桩体的排布在沿着承压方向上具有参差性以进一步提高支护桩的抗弯能力。10.一种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刚柔组合式支护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施工柔性桩体,并对相应深度部位通过水泥掺量进行差异化构造;s2、在柔性桩体未凝结前,对第一桩体、第二桩体涂设减摩剂并分别依次按相应位置植入;s3、在完成支护功能的使用后,先回收仅与第一桩体相邻的第二桩体,再回收与第一桩体相邻且连接的第二桩体,并通过相应注浆管对桩体位置岩土层进行注浆加固;s4、回收第一桩体,并通过相应注浆管对桩体位置岩土层进行注浆加固。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及施工方法,涉及岩土工程的基坑工程和水利工程的围堰工程领域,包括柔性桩体、第一桩体、第二桩体;柔性桩体形成墙体结构以实现支护桩柔性止水及挡土的支护效用;第一桩体为板状结构并沿柔性桩体的相应设置方向排布以构建支护面,第一桩体在沿着排布方向的两端设有接合部以实现连接功能;第二桩体沿着第一桩体的设置方向相邻于第一桩体承压方向的一侧以提高支护桩的支护刚度。该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及施工方法可以提升支护桩对施工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环境友好性,保障止水效果和结构刚度,降低施工作业难度,同时能够减小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谭冬英 郭永 许伟锋 吴国彬 黄加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文鼎岩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3/5/9
声明:
“刚柔组合式支护桩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