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真空冶金技术

> 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868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成都睿坤科技有限公司  
2023-09-21 14:03:43

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子束抛光机领域,具体涉及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

背景技术:

所谓离子束抛光,就是把惰性气体,如氩、氮等放在密闭空间中,用高频电磁振荡或放电等方法对阴极电流加热,使之电离成为正离子,再用5千至10万伏高电压对这些正离子加速,使它们具有一定的能量。利用电子透镜聚焦,将它们聚焦成一细束,形成高能量密度离子流,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轰击放在真空室经过精磨的工件表面,从其表面把工件物质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溅射掉。用这种方法实现对工件表面进行深度从100埃到10微米左右的精密加工。现有的小型离子束抛光机,大都在放电腔的出口端设置格栅板,格栅板外设置钨丝作为阴极,阳极设置在放电腔内,实现透过格栅板的电离,通过格栅板实现离子束的生成。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钨丝无法单独设置,都需要在格栅板外设置安装块来固定钨丝,钨丝的一端悬空在安装块外,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钨丝温度极高,钨丝会逐渐处于熔融状态,甚至会端部下坠搭靠在格栅板上,同时钨丝电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正离子,这些离子会附着在格栅板、安装块表面,时间稍长就会铺满格栅板和安装块表面,形成导体,并与搭靠在格栅板上的钨丝构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导致钨丝被短路,无法正常电离出阳离子,导致离子束抛光机无法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正常工作,需要间隔工作时间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子束抛光机无法长时间正常工作的问题,实现提高离子束抛光机的正常工作时长、降低清理频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包括放电腔、位于放电腔内的阳极板、以及设置在放电腔出口端的若干层格栅板,最外层格栅板上设置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置钨丝,所述钨丝的一端伸出至安装块外侧,所述安装块的侧面设置若干方槽,所述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钨丝伸出至安装块外侧的方向。

针对现有技术中离子束抛光机无法长时间正常工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放电腔内设置阳极板,钨丝作为阴极设置在安装块上,阴极与阳极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现有的电连接方式即可。放电腔的出口端设置若干层格栅板,便于离子穿过,安装块设置在最外层的格栅板上。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块的侧面设置若干向内凹陷的方槽,并且使得方槽的开口方向朝着钨丝伸出方向,因此钨丝电离而成的阳离子附着在格栅板和安装块表面后,由于方槽的存在,阳离子非常不便进入凹槽中,非常不便铺满整个凹槽的各表面,因此使得成片连通的阳离子在凹槽处被切断,即使钨丝的自由端下坠搭靠在格栅板表面,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构成对钨丝的短路现象,因此极大的提高了离子束抛光机的正常工作时长,极大的降低了清理频率,使得离子束抛光机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进一步的,相邻两块格栅板之间固定连接陶瓷球。相较于传统技术中仅使用螺栓等进行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固定的陶瓷球对相邻两块格栅板进行连接,极大的提高了格栅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还提高了承载与受力性能,因此提高了离子束抛光机的整体强度。

优选的,所述格栅板呈圆形,格栅板上的通孔分布在格栅板中心位置。格栅板上的通孔用于让离子通过,因此将其集中在圆形的格栅板的中心位置,会提高离子束的集中率,提高离子束轰击抛光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阳极板通过导线电连接至放电腔外部。

优选的,所述放电腔上设置输气口。通过输气口便于连续不断的向放电腔内供入惰性气体,从而配合本实用新型较长的连续工作时长,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抛光作业。

优选的,所述钨丝还固定连接在放电腔外壁上。即是还将钨丝固定资放电腔的外壁上,进一步提高钨丝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由于方槽的存在,阳离子非常不便进入凹槽中,非常不便铺满整个凹槽的各表面,因此使得成片连通的阳离子在凹槽处被切断,即使钨丝的自由端下坠搭靠在格栅板表面,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构成对钨丝的短路现象,因此极大的提高了离子束抛光机的正常工作时长,极大的降低了清理频率,使得离子束抛光机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格栅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放电腔,2-阳极板,3-格栅板,31-通孔,4-安装块,5-钨丝,6-方槽,7-陶瓷球,8-输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的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包括放电腔1、位于放电腔1内的阳极板2、以及设置在放电腔1出口端的若干层格栅板3,最外层格栅板3上设置安装块4,所述安装块4上设置钨丝5,所述钨丝5的一端伸出至安装块4外侧,所述安装块4的侧面设置若干方槽6,所述方槽6的开口方向朝向钨丝5伸出至安装块4外侧的方向。相邻两块格栅板3之间固定连接陶瓷球7。所述格栅板3呈圆形,格栅板3上的通孔31分布在格栅板3中心位置。所述阳极板2通过导线电连接至放电腔1外部。所述放电腔1上设置输气口8。所述钨丝5还固定连接在放电腔1外壁上。本实施例在安装块4的侧面设置若干向内凹陷的方槽6,并且使得方槽6的开口方向朝着钨丝5伸出方向,因此钨丝5电离而成的阳离子附着在格栅板3和安装块4表面后,由于方槽6的存在,阳离子非常不便进入凹槽中,非常不便铺满整个凹槽的各表面,因此使得成片连通的阳离子在凹槽处被切断,即使钨丝5的自由端下坠搭靠在格栅板3表面,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构成对钨丝5的短路现象,因此极大的提高了离子束抛光机的正常工作时长,极大的降低了清理频率,使得离子束抛光机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经实验,本实施例中在连续工作五小时以内都不会出现钨丝5短路现象,相较于传统技术在连续工作两小时后就需要进行一次清理的方式,具有显著提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包括放电腔(1)、位于放电腔(1)内的阳极板(2)、以及设置在放电腔(1)出口端的若干层格栅板(3),最外层格栅板(3)上设置安装块(4),所述安装块(4)上设置钨丝(5),所述钨丝(5)的一端伸出至安装块(4)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4)的侧面设置若干方槽(6),所述方槽(6)的开口方向朝向钨丝(5)伸出至安装块(4)外侧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格栅板(3)之间固定连接陶瓷球(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3)呈圆形,格栅板(3)上的通孔(31)分布在格栅板(3)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2)通过导线电连接至放电腔(1)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腔(1)上设置输气口(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钨丝(5)还固定连接在放电腔(1)外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包括放电腔、位于放电腔内的阳极板、以及设置在放电腔出口端的若干层格栅板,最外层格栅板上设置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置钨丝,所述钨丝的一端伸出至安装块外侧,所述安装块的侧面设置若干方槽,所述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钨丝伸出至安装块外侧的方向。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子束抛光机无法长时间正常工作的问题,实现提高离子束抛光机的正常工作时长、降低清理频率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倪磊;倪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睿坤科技有限公司

文档号码:201721170980

技术研发日:2017.09.13

技术公布日:2018.03.27

声明:
“具有稳定工作状态的离子束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