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废水处理技术

> 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421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北京清水生态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23-09-26 16:37:27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UBF(Unpowered biofilter,无动力生物滤池)的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排放已成为中国居民用水的主要污染源,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已初具规模,但农村污水处理却刚刚起步。相对于城市,很多地区的农村普遍存在农户居住分散的问题,在这样的地区进行污水处理,个别农户的污水无法进行集中收集处理。而单户的生活污水具有水量小、不稳定等特点,传统的生化处理方式根本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不需要任何动力,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沉淀池、生物接触池、第二沉淀池和生物过滤池。第一沉淀池中设置进水管,用于将污水导入第一沉淀池的底部;生物接触池中设置第一导水管,用于将经第一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水(未处理的水由池子底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沉淀或被净化后的水浮在液面,称为上清水)导入生物接触池的底部;第二沉淀池中设置第二导水管,用于将经生物接触池中的生物填料净化后的上清水导入第二沉淀池的底部;生物过滤池中设置第三导水管和出水管,第三导水管用于将经第二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水导入生物过滤池的底部,出水管用于将经生物过滤池中的生物滤料净化后的上清水导出。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导水管上端相连的溢流堰。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接触池中的生物填料为辫带式水处理填料,由以0.10m 为间距均匀分布的0.7m×0.39m×0.49m的聚氯乙烯塑料架构成。

进一步地,生物过滤池中的生物滤料为火山岩生物滤料。

进一步地,所述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完全埋于地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主要由相邻设置的第一沉淀池、生物接触池、第二沉淀池和生物过滤池构成。未经处理的污水经第一沉淀池初步沉淀、生物接触池初步净化、第二沉淀池再次沉淀和生物过滤池的净化处理得到净化。每个处理池均基于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原理,所述装置不需要任何动力,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特别适用于单个农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沉淀池,11-进水管,2-生物接触池,21-第一导水管,22- 溢流堰,3-第二沉淀池,31-第二导水管,4-生物过滤池,41-第三导水管, 4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生物接触池2、第二沉淀池3和生物过滤池4。污水由设置在第一沉淀池中的进水管11流入第一沉淀池1的底部;生物接触池2中设置第一导水管21,用于将经第一沉淀池1沉淀后的上清水导入生物接触池2的底部;第二沉淀池3中设置第二导水管31,用于将经生物接触池2中的生物填料(图中未画出)净化后的上清水导入第二沉淀池3的底部;生物过滤池4中设置第三导水管41和出水管42,第三导水管41用于将经第二沉淀池3沉淀后的上清水导入生物过滤池4的底部,出水管42用于将经生物过滤池4中的生物滤料(图中未画出)净化后的上清水导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主要由相邻设置的第一沉淀池1、生物接触池2、第二沉淀池3和生物过滤池4组成。第一沉淀池1中设置进水管11,未经处理的污水由进水管11流入第一沉淀池1的底部,污水在上升过程中密度较大的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分离下沉,上层液体形成上清水。生物接触池2中设置第一导水管21,第一沉淀池1中形成的上清水由第一导水管21 导入生物接触池2的底部,并逐渐上升,经过生物接触池2中的生物填料时,水中的有机物被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分解而去除,上层液体形成上清水。第二沉淀池3中设置第二导水管31,经生物接触池2中的填料净化后的上清水由第二导水管31导入第二沉淀池3的底部,并逐渐上升,水中的悬浮物以及脱落的生物膜在重力作用下分离下沉,上层液体形成上清水。生物过滤池4中设置第三导水管41,第二沉淀池3中形成的上清水由第三导水管41导入生物过滤池4 的底部,并逐渐上升,经水中的生物滤料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和微生物降解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总磷和氨氮,形成的上清水由设置在生物过滤池4上的出水管42导出。

本实施例的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的第一沉淀池1、生物接触池2、第二沉淀池3和生物过滤池4均基于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原理,第一~第三导水管(11、 21、31)的出水口的位置均接近池的底部,进水口的位置均位于液面上清水处,上清水在压力差作用下由导水管流入池的底部,随着水压的升高,水由池底部上升并在上升过程中被净化形成上清水,因此本实施例的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不需要任何动力,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特别适用单个农户。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导水管21上端相连的溢流堰 22。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导水管21上端设置溢流堰22,用于收集第一沉淀池中形成的上清水,溢流堰22中收集的上清水由与之相连的第一导水管21导入生物接触池2的底部。设置溢流堰22有利用于收集和均匀分配第一沉淀池1 中形成的上清水。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生物接触池2中的生物填料为辫带式水处理填料,由以0.10m为间距均匀分布的0.7m×0.39m×0.49m的聚氯乙烯塑料架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生物接触池2中的生物填料为辫带式水处理填料,由以 0.10m为间距均匀分布的0.7m×0.39m×0.49m的聚氯乙烯塑料架构成,由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对与之接触的污水进行净化。辫带式水处理填料是市场上的新一代环保型生物活性填料,由特殊材料、特殊工艺世界领先水平的设备织造而成,亲水、亲油、对气泡有很好的切割分散作用,有储氧功能,吸附能力强。由于受水流和气流的冲击,填料上的生物膜不断更新替换,生物活性高,传质效率高。填料模拟天然水草形态,充氧时管状直径具有可变性好、无堵塞等优点,使用寿命长。辫带式水处理填料与其他填料相比能够提高净水效能70-80%。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生物过滤池4中的生物滤料为火山岩生物滤料。

在本实施例中,生物过滤池4中的生物滤料为火山岩生物滤料。火山岩生物滤料是经过选矿、破碎、筛分、研磨等一系列工艺加工而成的粒状滤料,其主要成份包括硅、铝、钙、钠、镁、钛、锰、铁、镍、钴和钼等几十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表观为不规则颗粒,颜色为红黑褐色,多孔质轻,颗粒粒径可根据不同要求生产。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装置完全埋于地下。

本实施例给出了所述装置的一种安装方法,为了进一步减少占地面积,将所述装置完全埋于地下,上面可以栽种植物,净化后的水可以用于浇灌地面上的植物。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做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沉淀池、生物接触池、第二沉淀池和生物过滤池;第一沉淀池中设置进水管,用于将污水导入第一沉淀池的底部;生物接触池中设置第一导水管,用于将经第一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水导入生物接触池的底部;第二沉淀池中设置第二导水管,用于将经生物接触池中的生物填料净化后的上清水导入第二沉淀池的底部;生物过滤池中设置第三导水管和出水管,第三导水管用于将经第二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水导入生物过滤池的底部,出水管用于将经生物过滤池中的生物滤料净化后的上清水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导水管上端相连的溢流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接触池中的生物填料为辫带式水处理填料,由以0.10m为间距均匀分布的0.7m×0.39m×0.49m的聚氯乙烯塑料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过滤池中的生物滤料为火山岩生物滤料。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完全埋于地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沉淀池、生物接触池、第二沉淀池和生物过滤池。第一沉淀池中设置进水管,用于将污水导入第一沉淀池的底部;生物接触池中设置第一导水管,用于将经第一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水导入生物接触池的底部;第二沉淀池中设置第二导水管,用于将经生物接触池中的生物填料净化后的上清水导入第二沉淀池的底部;生物过滤池中设置第三导水管和出水管,第三导水管用于将经第二沉淀池沉淀后的上清水导入生物过滤池的底部,出水管用于将经生物过滤池中的生物滤料净化后的上清水导出。所述装置不需要任何动力,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特别适用于单个农户。

技术研发人员:薛慧;侯宝珠;曹立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清水生态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文档号码:201720592462

技术研发日:2017.05.25

技术公布日:2018.03.13

声明:
“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