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火法冶金技术

> 轧机辊调节装置

轧机辊调节装置

673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中铜洛阳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2024-05-14 10:36:46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轧机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机架(2)、辊压机构(3)以及动力机构(4);所述底板(1)为矩形板,其左右两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垫块(1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螺纹连接所述机架(2),所述机架(2)包括竖直侧板(21),左右所述竖直侧板(21)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底板(1)螺纹连接,所述竖直侧板(21)上部左右两角对称开设连接杆安装孔(211),左右所述连接杆安装孔(211)中间的侧板开设丝杆安装孔(212),左右所述竖直侧板(21)左右对应的连接杆安装孔(211)内分别套装加强杆(22),左右所述丝杆安装孔(212)分别套装所述辊压机构(3),所述辊压机构(3)包括丝杆(31),所述丝杆(31)的中间设置分界环(311),所述分界环(311)左右两侧的丝杆分别开设不同方向的螺纹(312),左右所述螺纹(312)上分别套装滑动环(32),所述滑动环(3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活动连接杆(33)的一端转动连接,左右所述活动连接杆(33)的另一端分别与衔接块(34)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衔接块(34)的下端固定焊接下压板(35),所述下压板(35)的四个角分别开孔滑动连接上压辊固定结构(36),左右所述上压辊固定结构(36)之间转动连接上压辊(37),所述上压辊(37)的下部设置下压辊(38),所述下压辊(38)左右的转轴分别与左右所述竖直侧板(21)转动连接,右侧所述竖直侧板(21)的上部外侧安装所述动力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所述竖直侧板(21)的前侧壁还安装有传感器感应块(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轧机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感应块(23)的上表面与所述下压辊(38)的外圆周的上端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块(34)与所述下压板(35)之间前后分别焊接加强筋(3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辊固定结构(36)包括滑动杆(361),所述滑动杆(361)顶部固定连接堵帽(362),所述滑动杆(361)穿过所述下压板(35)的部分套装缓冲弹簧(363),前后所述滑动杆(361)下端固定连接转轴固定块(364),左右所述转轴固定块(364)分别与所述上压辊(37)的转轴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轧机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所述转轴固定块(364)前侧壁还固定连接有距离传感器(3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辊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4)包括L型电机安装板(41),所述L型电机安装板(41)的竖直边与右侧所述竖直侧板(21)螺纹连接,所述L型电机安装板(41)的上边固定安装电机(42),所述电机(42)的输出轴上套装驱动齿轮(43),所述驱动齿轮(43)上部边缘与从动齿轮(44)齿牙啮合,所述从动齿轮(44)套装在所述丝杆(31)的右端。

说明书: 一种轧机辊调节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机领域,涉及一种轧机辊调节装置。背景技术[0002] 轧机在进行工作时,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的厚度,调节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间距,以此适配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现有的轧机在进行压辊调节时,大多数是将压辊调节至固定的距离,然后通过螺栓或旋钮对压辊的两端进行固定,不仅调节繁琐,效率低下,且无法使压辊两端保持平衡,同时,大多数采用人工观察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这样调整,往往导致间距调整存在较大的误差,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0003]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轧机辊调节装置。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轧机辊调节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机架、辊压机构以及动力机构;所述底板为矩形板,其左右两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垫块,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螺纹连接所述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竖直侧板,左右所述竖直侧板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底板螺纹连接,所述竖直侧板上部左右两角对称开设连接杆安装孔,左右所述连接杆安装孔中间的侧板开设丝杆安装孔,左右所述竖直侧板左右对应的连接杆安装孔内分别套装加强杆,左右所述丝杆安装孔分别套装所述辊压机构,所述辊压机构包括丝杆,所述丝杆的中间设置分界环,所述分界环左右两侧的丝杆分别开设不同方向的螺纹,左右所述螺纹上分别套装滑动环,所述滑动环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活动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左右所述活动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衔接块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衔接块的下端固定焊接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四个角分别开孔滑动连接上压辊固定结构,左右所述上压辊固定结构之间转动连接上压辊,所述上压辊的下部设置下压辊,所述下压辊左右的转轴分别与左右所述竖直侧板转动连接,右侧所述竖直侧板的上部外侧安装所述动力机构;通过采用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开设不同方向的螺纹,实现左右的滑动环同步相对或者相向运动,从而实现左右的活动连接杆上端进行开合运动,下端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下部的上压辊进行上下运动,以此调整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间距,提高调节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采用距离传感器采集数据,来精准控制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间距,提高调节的准确性。[0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左侧所述竖直侧板的前侧壁还安装有传感器感应块;传感器感应块用于上部的距离传感器进行信号感应。[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感器感应块的上表面与所述下压辊的外圆周的上端相切;这样设计,可以保证上部的距离传感器的下端与传感器感应块的上表面接触时,上压辊和下压辊的外圆周切面接近重合,保证调节的准确性。[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衔接块与所述下压板之间前后分别焊接加强筋。[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压辊固定结构包括滑动杆,所述滑动杆顶部固定连接堵帽,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下压板的部分套装缓冲弹簧,前后所述滑动杆下端固定连接转轴固定块,左右所述转轴固定块分别与所述上压辊的转轴固定连接;通过设计上压辊固定结构,可以通过将堵帽与滑动杆分离,可以快速取下上压辊,便于维保,同时,套装的缓冲弹簧,可以对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产品,形成一定的缓冲空间,起到保护产品的作用。[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左侧所述转轴固定块前侧壁还固定连接有距离传感器;通过距离传感器与传感器感应块配合,完成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距离反馈。[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力机构包括L型电机安装板,所述L型电机安装板的竖直边与右侧所述竖直侧板螺纹连接,所述L型电机安装板的上边固定安装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装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上部边缘与从动齿轮齿牙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套装在所述丝杆的右端。[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开设不同方向的螺纹,实现左右的滑动环同步相对或者相向运动,从而实现左右的活动连接杆上端进行开合运动,下端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带动下部的上压辊进行上下运动,以此调整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的间距,提高调节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采用距离传感器采集数据,来精准控制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间距,提高调节的准确性。附图说明[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架示意图;[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辊压机构示意图;[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辊压机构的上压辊固定结构示意图;[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机构示意图。[0017] 图中:1?底板,2?机架,3?辊压机构,4?动力机构,11?垫块,21?竖直侧板,211?连接杆安装孔,212?丝杆安装孔,22?加强杆,23?传感器感应块,31?丝杆,311?分界环,312?螺纹,32?滑动环,33?活动连接杆,34?衔接块,341?加强筋,35?下压板,36?上压辊固定结构,361?滑动杆,362?堵帽,363?缓冲弹簧,364?转轴固定块,37?上压辊,38?下压辊,39?距离传感器,41?L型电机安装板,42?电机,43?驱动齿轮,44?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0018] 实施例1[0019]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轧机辊调节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1、机架2、辊压机构3以及动力机构4;所述底板1为矩形板,其左右两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垫块1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螺纹连接所述机架2。[0020] 所述机架2包括竖直侧板21,左右所述竖直侧板21的底部分别与所述底板1螺纹连接,所述竖直侧板21上部左右两角对称开设连接杆安装孔211,左右所述连接杆安装孔211中间的侧板开设丝杆安装孔212,左右所述竖直侧板21左右对应的连接杆安装孔211内分别套装加强杆22,左侧所述竖直侧板21的前侧壁还安装有传感器感应块23,所述传感器感应块23的上表面与所述下压辊38的外圆周的上端相切,左右所述丝杆安装孔212分别套装所述辊压机构3。[0021] 所述辊压机构3包括丝杆31,所述丝杆31的中间设置分界环311,所述分界环311左右两侧的丝杆分别开设不同方向的螺纹312,左右所述螺纹312上分别套装滑动环32,所述滑动环3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活动连接杆33的一端转动连接,左右所述活动连接杆33的另一端分别与衔接块34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衔接块34的下端固定焊接下压板35,所述衔接块34与所述下压板35之间前后分别焊接加强筋341,所述下压板35的四个角分别开孔滑动连接上压辊固定结构36,所述上压辊固定结构36包括滑动杆361,所述滑动杆361顶部固定连接堵帽362,所述滑动杆361穿过所述下压板35的部分套装缓冲弹簧363,前后所述滑动杆361下端固定连接转轴固定块364,左右所述转轴固定块364分别与所述上压辊37的转轴固定连接,左右所述上压辊固定结构36之间转动连接上压辊37,所述上压辊37的下部设置下压辊38,所述下压辊38左右的转轴分别与左右所述竖直侧板21转动连接,左侧所述转轴固定块364前侧壁还固定连接有距离传感器39。[0022] 右侧所述竖直侧板21的上部外侧安装所述动力机构4,所述动力机构4包括L型电机安装板41,所述L型电机安装板41的竖直边与右侧所述竖直侧板21螺纹连接,所述L型电机安装板41的上边固定安装电机42,所述电机42的输出轴上套装驱动齿轮43,所述驱动齿轮43上部边缘与从动齿轮44齿牙啮合,所述从动齿轮44套装在所述丝杆31的右端。[002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对轧机的上下压辊进行间距调整时,通过系统控制电机42转动,电机42转动带动驱动齿轮43转动,驱动齿轮43带动从动齿轮42进行转动,进一步带动丝杆31转动,由于丝杆31的左右两端的螺纹312为不同方向的螺纹,因此丝杆31可以同步带动左右两侧的滑动环32相对或者相向运动,从而实现左右的活动连接杆33的上端向左右两侧运动,活动连接杆33的下端上下运动,从而带动下压板35上下运动,进而带动下部的上压辊37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快速调整上压辊37与下压辊38之间的间距,以此适配不同的生产需求,同时,安装的距离传感器39与传感器感应块23之间进行感应,可以精确反馈上压辊37与下压辊38之间的间距,保证间距调整的精确性。[0024] 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电气连接方式或者结构为现有技术。[0025] 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声明:
“轧机辊调节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标签:
轧机辊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