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车载输送带结构及新型自卸车

车载输送带结构及新型自卸车

237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湖北汇龙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2024-02-27 13:33:06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车载输送带结构,包含两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1)及设置在两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1)之间的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2),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设置在两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1)之间、且固定在所述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2)上部的输送带胶皮(5);

在每条所述输送带链条横梁(2)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一组圆钢(3),每条所述输送带链条横梁(2)均通过两端设置有的两组圆钢(3)对应与两条输送带链条(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输送带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设置在所述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2)下部的若干组滚子轴承件,每组所述滚子轴承件均包含有若干个滚子轴承(4),且每组滚子轴承件所包含的滚子轴承(4)的数量与所述的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2)的数量相等,并呈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输送带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设置在所述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2)下方的若干条平行相对的折制C形轨道(7),每条所述折制C形轨道(7)用于支承着一组所述的滚子轴承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输送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制C形轨道(7)为高度可调的折制C形轨道或高度固定的折制C形轨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输送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链条(1)为空心链条。

6.一种新型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输送带结构。

说明书: 一种车载输送带结构及新型自卸车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汽车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车载输送带结构及新型自卸车。

背景技术[0002] 现有的整体式输送带结构,输送带在链条弯板上方,由于在链轮处输送带的线速度与链条弯板的线速度不一样,因此不能将输送带固定在链条横梁上,只能浮动铺设在链

条横梁上,靠链条横梁与输送带胶皮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输送带胶皮随链条横梁和链条一

起向前转动。这样就会存在如下缺点:1)在遇到空车或货物较少的情形时,输送带胶皮与链

条横梁之间通常会存在因摩擦力过小而引起的输送带胶皮打滑现象,导致货物卸载不下

来;2)输送带在卸货时,中间物料的卸料速度总是大于两侧,在卸到最后时,中间物料较少

或卸空后,两侧物料会将输送带胶皮从两侧向中间挤压,造成输送带胶皮中间起拱,从而影

响输送带两侧的密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输送带结构及新型自卸车,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 一种车载输送带结构,包含两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设置在两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之间的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以及设置在两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

链条之间、且固定在所述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上部的输送带胶皮,在每条所

述输送带链条横梁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一组圆钢,每条所述输送带链条横梁均通过两端设

置有的两组圆钢对应与两条输送带链条相连。

[0006]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还包含设置在所述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下部的若干组滚子轴承件,每组所述滚子轴承件均包含有若干个滚子轴承,且每组滚子轴承件

所包含的滚子轴承的数量与所述的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的数量相等,并呈一

一对应设置。

[0007]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还包含设置在所述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下方的若干条平行相对的折制C形轨道,每条所述折制C形轨道用于支承着一组所述的滚子轴承

件。

[0008]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折制C形轨道为高度可调的折制C形轨道或高度固定的折制C形轨道。

[0009] 进一步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输送带链条为空心链条。[0010] 一种新型自卸车,包含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车载输送带结构。[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在输送带链条横梁两端焊接的圆钢插入空心输送带链条的孔内,实现由输送带链条带动输送带链条横梁在车架轨道上滑动;

与弯板链条相比,输送带胶皮在链条中心轴处及在链轮处的线速度与链条的线速度是一样

的,链条横梁与输送带胶皮之间无相对滑动,可以将输送带胶皮可以用螺栓固定在链条横

梁,避免了输送带胶皮与输送带链条横梁之间的打滑现象,以及输送带胶皮中间起拱问题。

附图说明[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输送带结构的主视图;[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载输送带结构的俯视图;[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载输送带结构的侧视图;[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载输送带结构的其中一个视角局部结构示意图;[0016]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载输送带结构的另一个视角局部结构示意图;[0017] 图6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0018] 图7为单个输送带链条横梁的结构示意图;[0019] 图8为本实用新型自卸车的结构示意图;[0020] 图9为图8中车载输送带结构局部放大图;[0021] 附图标记说明:1、输送带链条;2、输送带链条横梁;3、圆钢;4、滚子轴承;5、输送带胶皮;6、螺栓;7、折制C形轨道;8、车架横梁;9、车架纵梁;10、车厢。

具体实施方式[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0023] 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输送带结构,包含两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1、设置在两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1之间的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

横梁2以及包含设置在两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1之间、且通过若干个螺栓6紧固在若干

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2上部的输送带胶皮5;其中,在每条输送带链条横梁2的两端

均分别设置有一组圆钢3,每条输送带链条横梁2均通过其两端设置有的两组圆钢3对应与

两条输送带链条1相连;具体的说,作为一种优选例,每个圆钢3均一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

在与之相对应的一条输送带链条横梁2一侧,另一端则插入到与之相对应的一条输送带链

条1中。

[0024] 参阅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车载输送带结构还包含设置在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2下部的若干组滚子轴承件;其中,每组滚子轴承件均包含有若干个滚子轴

承4,且每组滚子轴承件所包含的滚子轴承4的数量与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2

的数量相等,并呈一一对应设置。

[0025] 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车载输送带结构还包含设置在若干条平行相对的输送带链条横梁2下方的若干条平行相对的折制C形轨道7,每条折制C形轨道7用于支承着一组

滚子轴承件。

[0026] 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自卸车,是基于上述车载输送带结构提出,在新型自卸车中,车载输送带结构通过折制C形轨道7固定支承在自卸车的车架横梁8

上,车架横梁8两端对应固定支承在两条沿车厢10长度方向平行相对应设置的车架纵梁9

上。

[0027]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输送带结构中,滚子轴承件4是用于代替输送带链条1在折制C形轨道7上滚动来实现对自卸车车厢货物的卸载功能;采用滚子轴承件4来代替输送

带链条1承受货物施加给输送带胶皮5的纵向压力,不仅能可以减少输送带链条液压系统的

滚动阻力,还可以有效的解决输送带链条1的磨损问题,使得输送带链条1的使用寿命得以

延长。

[0028]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输送带结构中,折制C形轨道7是给滚子轴承件4提供滚动承载面,其可以采用高度可调的折制C形轨道或高度固定的折制C形轨道,具体可以根据

不同车型安装需要进行选择设置;例如:若折制C形轨道7为高度可调的折制C形轨道时,则

可直接通过调节折制C形轨道7的高度便可适应不同型号的自卸车制作需要;若折制C形轨

道7为高度固定的折制C形轨道,可通过选择更换不同高度尺寸的折制C形轨道来适应不同

型号的自卸车制作需要。这样只需通过调整折制C形轨道7高度尺寸,即可适应不同的车型

滚动承载面的高度需求,而无需改变输送带链条1及滚子轴承件4的型号,大大减少了不同

型号自卸车装车所需的零部件型号,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简化了零部件的安装难度和提

供了零部件的通用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0029]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输送带结构中,输送带链条1优选为空心链条。[0030] 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

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声明:
“车载输送带结构及新型自卸车”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