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新能源材料技术

> 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

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

499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山东利特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2023-12-06 15:17:43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氧化石墨烯粉体预处理:将氧化石墨烯粉体在一定温度下烘干,并过筛;

(2)制备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将规定量的氧化石墨烯粉体、苯乙烯、锆珠加至研磨机内,充分研磨一定时间后得到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

其中,氧化石墨烯在苯乙烯内的加入的比例范围是0.1wt.%?6.0wt.%;

(3)制备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将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涂成1?3mm厚的膜,并在室温下通风干燥处理一定时间,得到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

(4)将步骤(3)的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在惰性保护气体的环境下,经2500?3000℃高温处理一定时间后,得到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氧化石墨烯粉体在60℃下烘干3?6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氧化石墨烯粉体烘干后过200目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苯乙烯与锆珠的质量比=1:(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锆珠的规格选用直径0.4?0.6mm、0.9?1.0mm或1.8?2.0mm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研磨时间为1?10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苯乙烯为邻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室温通风干燥时间为6?36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高温处理的时间为10?70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得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导热系数为600?1550W/m·K。

说明书: 一种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0001]技术领域[0002] 本发明涉及石墨基导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0003] 随着电子设备向着集成化、微型化、多功能化发展,元器件的发热量和功率密度大幅增加。电子元器件对温度十分敏感,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性能是提高现有器件稳定性

和可靠性的关键问题,散热已经成为其继续发展的瓶颈。

[0004] 固体材料的导热机制从微观角度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自由电子的移动导热机制、晶格振动引发的声子导热机制以及红外光子辐射导热机制。大多数金属材料的导热机制遵

循自由电子的移动导热机制。无机非金属材料由于被共价键束缚核外电子不能任意移动而

遵循晶格振动引发的声子导热机制。

[0005] 传统导热材料主要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有优异的导热性能与力学性能,但金属材料密度大、易腐蚀、热膨胀系数大界面晶格不匹配等因素限制了金

属材料使用范围。陶瓷材料的电器绝缘性好且热导率高,但陶瓷材料制备工艺复杂。高分子

材料的密度低、价格便宜,绝缘性与耐腐蚀特性好,但热导率较低。

[0006] 石墨类材料具有不同于金属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的传热性质,其在微观方面是由电子与声子的共同作用进行传递热量。将碳原子有序排列的晶格网络抽象为声子,通过声子

的协调振动来将热量传递到周边能量较弱的区域。石墨材料具有与其他材料不同的晶体结

构,其碳原子在平面上属于原子晶体,平面与平面之间则属于分子晶体。石墨烯具有由单层

碳原子构成的六元环平面结构,其特殊的结构使其具有超高的热导率,其理论值最高可达

超过6600W/(m·K)。但现有的石墨材料基本上都是多晶体,其晶体结构中存在大量的缺

陷,例微孔、杂质和晶界等缺陷。缺陷的存在大大降低了碳原子晶格振动的幅度和传播速

率。因此,保持石墨晶体结构的完整性是影响石墨材料热导率的决定因素。目前制备石墨膜

的方法主要有真空抽滤法,电泳沉积法(EPD),化学气相沉积法(CD),旋转涂覆法,层?层

(LBL)静电自组装法,以及喷射涂覆法。CD法能够制备出热导率高达2000W/(m·K)的石墨

烯膜,但需要高温反应,成本昂贵,能耗高。且前的制备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引入了各种缺陷,

因此选择合适制备工艺来尽量减少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0007] 氧化石墨烯是石墨烯对应的氧化物,含有大量的羟基、羧基、环氧基和羰基等含氧官能团。需要经过还原去除氧化石墨烯片层上的含氧官能团来实现其导电导热功能。现有

石墨烯导热膜的制备方法一般是将氧化石墨烯浆料经涂布、烘干、高温碳化或石墨化得到。

但由于氧化石墨烯膜柔韧性较差、层间相互作用力较弱,极容易出现破损、折叠、断裂等现

象,往往在氧化石墨烯膜热还原成石墨烯导热膜的过程中出现膜破损不连续现象,从而降

低了膜的导电导热性。

发明内容[0008]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以氧化石墨烯粉体以及苯乙烯有机溶剂为原料,采用研磨分

散和涂膜方法、结合热处理等工艺制备石墨烯/PS新型导热导电复合膜。此制备工艺简单、

所制备的复合导热膜柔韧性好、结构完整、强度高、导热系数大。

[0009]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由氧化石墨烯粉体和苯乙烯组成,包括如下步骤:

(1)氧化石墨烯粉体预处理:将氧化石墨烯粉体在一定温度下烘干,并过筛;

此步的目的:烘干去除氧化石墨烯内多余水分是为了防止水与苯乙烯反应污染了

分散液;过筛去除氧化石墨烯分体内固体颗粒杂质;

(2)制备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将规定量的氧化石墨烯粉体、苯乙烯、锆珠加

至研磨机内,充分研磨一定时间后得到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

此步的目的:经充分研磨后,氧化石墨烯表面上的环氧基、羟基、羰基与苯乙烯能

够更加充分接触。苯乙烯小分子能进入到氧化石墨烯层间形成稳定均匀的氧化石墨烯苯乙

烯分散液。

[0010] 其中,氧化石墨烯在苯乙烯内的加入的比例范围是0.1wt.%?6.0wt.%;若氧化石墨烯添加量过低,则不能有效增强石墨烯/PS复合膜的导热性能,若添加

量过高,则会出现局部团聚现象,反而增加了石墨烯/PS复合膜的缺陷,降低了复合导热膜

的导热性。

[0011] (3)制备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将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涂成1?3mm厚的膜,并在室温下通风干燥处理一定时间后用压延法压平,得到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

此步的目的:GO(氧化石墨烯)片层上的含氧官能团能促进苯乙烯自聚交联、且在

蒸发沉积聚合过程中片状氧化石墨烯上的含氧官能团与苯乙烯内的碳碳双键键合,经自组

装后形成致密性良好、韧性大、结构完整的复合膜。室温处理是为了保持复合膜的结构完整

性。

[0012] (4)将步骤(3)的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在惰性保护气体的环境下,经2500?3000℃高温处理一定时间后,得到致密性良好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所得石墨烯/PS复合导热

膜的导热系数为600?1550W/m·K。

[0013] 其中惰性保护气体优选氩气。[0014] 此步的目的:高温碳化处理是为了将氧化石墨烯及聚苯乙烯内的含氧官能团去掉,最终得到结构完整的纯碳环构成的导热导电膜。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氧化石墨烯粉体在60℃下烘干3?6小时。[0016]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氧化石墨烯粉体烘干后过200目筛。[001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苯乙烯与锆珠的质量比=1:(1?4),锆珠直径0.4?0.6mm、0.9?1.0mm、1.8?2.0mm。锆珠的加入是为了促进氧化石墨烯在苯乙烯中的均匀分散,同时将

氧化石墨烯粉体碾平剥离。

[0018]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研磨时间为1?10h。[0019]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氧化石墨烯在苯乙烯内的加入的比例范围是0.1wt.%?6.0wt.%。

[002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室温通风干燥时间为6?36h。[002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高温处理的时间为10?70h,优选60h。[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导热膜制备过程中,直接将氧化石墨烯

粉末分散在苯乙烯内。苯乙烯原本结构中带有的苯环,经高温处理碳化后仍然保留了碳六

元环结构,此六元环结构与被还原为石墨烯的六元环之间形成π?π键相互作用。不仅使得

在热还原后能够制备紧密堆积的石墨导热膜,并且纵向层与层之间通过π电子形成了自由

电子的移动导热通道,提高了复合导热膜的导热系数。

[0023] 2.研磨分散后,氧化石墨烯由粉体剥离成较薄的片状。氧化石墨烯分散在苯乙烯内,平展堆叠,密闭,少层氧化石墨烯不仅柔韧性好、且其上的含氧官能团能更充分的与苯

乙烯接触。部分活性较高的含氧官能团不仅能在低温下促进苯乙烯自聚交联,且能与苯乙

烯上的碳碳双键形成烯醇键合,增强了氧化石墨烯片层间之间、以及氧化石墨烯与苯乙烯

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复合膜自组装时紧密堆叠良好,最终为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后自聚

交联为聚苯乙烯PS)为基底的炭化导热膜,制备的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致密性强、柔韧性

良好,有效降低了高温热还原过程中出现的破损、断裂等现象。

[0024] 3.本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能耗低,所制备的导热膜可应用于电子元器件上。附图说明[0025] 图1是实施例2步骤(2)制得的GO/苯乙烯分散液的SEM图;图2是实施例2步骤(3)制得的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实物图;

图3是对比例1制得的氧化石墨烯/甲醇分散液的SEM图;

图4是对比例1制得的氧化石墨烯/甲醇复合膜实物图;

图5是实施例2制得的GO/苯乙烯分散液显微放大150倍后的图像;

图6是实施例2制得的石墨烯/PS复合膜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实物图;

图7是对比例2制得的GO/苯乙烯分散液显微放大150倍后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0026] 下面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27] 实施例1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氧化石墨烯粉体预处理:将高氧化度小尺寸氧化石墨烯粉体经60℃烘干6小

时、过200目筛。

[0028] (2)制备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称取18.5g氧化石墨烯粉体、量取2L(重1850g)苯乙烯、称取重量3.3kg规格分别为0.4?0.6mm及0.9?1.0mm(比例2:1)锆珠依次加至研磨机

内,充分研磨10h后得到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

[0029] (3)制备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将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涂成1mm的膜,并在室温下通风干燥处理24h,得到致密且韧性良好的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

[0030] (4)将步骤3)的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在惰性的保护性气体的环境下,经2500℃高温处理60h后,得到致密性良好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

[0031] 该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导热系数为1490W/m·K。[0032] 实施例2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氧化石墨烯粉体预处理:将高氧化度小尺寸氧化石墨烯粉体经60℃烘干6小

时、过200目筛。

[0033] (2)制备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称取1.11g氧化石墨烯粉体、量取40ml(重37g)苯乙烯、148g规格为1.8?2.0mm的锆珠依次加至研磨机内,充分研磨3h,制得的GO/苯乙烯分

散液的SEM图见图1,GO/苯乙烯分散液显微放大150倍后的图像见图5。

[0034] (3)制备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将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涂成2mm的膜,并在室温下通风干燥处理24h,得到致密且韧性良好的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氧化石墨烯/PS复合

膜实物图见图2。

[0035] (4)将步骤3)的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在惰性的保护性气体的环境下,经2800℃高温处理60h后,得到致密性良好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

[0036] 该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导热系数为1520W/m·K。[0037] 实施例3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氧化石墨烯粉体预处理:将高氧化度小尺寸氧化石墨烯粉体经60℃烘干6小

时、过200目筛。

[0038] (2)制备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称取2.22g氧化石墨烯粉体、量取40ml(重37g)苯乙烯、148g规格为1.8?2.0mm的锆珠依次加至研磨机内,开启研磨机,共研磨4h得GO/苯乙

烯分散液;

(3)制备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将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涂成2mm的膜,并在室

温下通风干燥处理24h,得到致密且韧性良好的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

[0039] (4)将步骤3)的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在惰性的保护性气体的环境下,经2500℃高温处理70h后,得到致密性良好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

[0040] 该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导热系数为1500W/m·K。[0041] 实施例4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氧化石墨烯粉体预处理:将高氧化度小尺寸氧化石墨烯粉体经60℃烘干3小

时、过200目筛。

[0042] (2)制备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称取0.37g氧化石墨烯粉体、量取400ml(重370g)苯乙烯、370g规格为0.9?1.0mm锆珠依次加至研磨机内,充分研磨1h得GO/苯乙烯分散

液。

[0043] (3)制备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将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涂成3mm的膜,并在室温下通风干燥处理6h后用压平,得到致密且韧性良好的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

[0044] (4)将步骤3)的氧化石墨烯/PS复合膜在惰性的保护性气体的环境下,经3000℃高温处理10h后,得到致密性良好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

[0045] 该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导热系数为1200W/m·K。[0046] 由图1、图5可以看出,经充分研磨后,氧化石墨烯均匀的分散在苯乙烯中,这使得苯乙烯小分子能进入到氧化石墨烯层间形成稳定均匀的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且氧化

石墨烯内部表面上的环氧基、羟基、羰基与苯乙烯能够更加充分接触。由图2可知,此方法制

备的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经研磨过程中的局部高温引发苯乙烯微聚合,后经充分的室

温通风干燥后,可以形成致密柔韧的GO/聚苯乙烯复合膜,这为后期进一步制备形成致密柔

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打下了关键性的基础。

[0047] 另外,将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应用于电子产品上最终形成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见图6,可见,膜表面无破裂无细缝,非常柔韧致密。

[0048] 上述实施例中,所用原料氧化石墨烯为山东利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502型氧化石墨烯粉体,其主要指标为横向尺寸200nm 5μm,纯度≥99wt%,氧含量30?45%。

~

厚度为1 10原子层,含水率3%以下。

~

[0049] 上述石墨烯导热膜的导热系数的测试为:采用热导仪测试复合材料膜面向热扩散系数,然后计算出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密度*比热容。

[0050] 对比例1本对比例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所不同的是,采用小分子型甲醇做溶剂代替苯乙

烯。所得氧化石墨烯/甲醇分散液的SEM图见图3,制得的氧化石墨烯/甲醇复合膜实物图见

图4。

[0051] 由图3和图4结果可知,甲醇做溶剂,氧化石墨烯虽能均匀的分散,但氧化石墨烯之间无连接,导致成膜后膜脆、易破碎。由此可见,苯乙烯在本申请的制备方法中的作用并非

常规溶剂所能达到的效果。

[0052] 对比例2本对比例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所不同的是,实施例2中氧化石墨烯在苯乙烯内

的加入的比例是3.0wt.%,本对比例中氧化石墨烯在苯乙烯内的加入的比例是6.5wt.%。所

得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的显微放大150倍后如图7。

[0053] 由图7结果可知,氧化石墨烯/苯乙烯分散液内氧化石墨烯粉体添加量过高,分散液内出现氧化石墨烯局部团聚现象,这将导致增加了石墨烯/PS复合膜的缺陷,降低了复合

导热膜的导热性。

[0054] 由上述对比可知,本发明中所采用的以苯乙烯为溶剂无法被其他有机溶剂所代替,且氧化石墨烯与苯乙烯相结合的配方是本发明中制备致密柔韧的碳基复合导热膜的关

键技术。



声明:
“致密柔韧的石墨烯/PS复合导热膜的制备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