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管状带式输送机及其输送方法

管状带式输送机及其输送方法

284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安徽攀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2023-11-23 11:02:56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顶部两侧固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支撑杆(101),两侧的若干第一支撑杆(101)对称分布且一一对应,相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杆(101)的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撑杆(102),其特征在于,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01)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对称分布的调节托辊角度的调节机构(2),相对应的两个调节机构(2)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用于包裹传送带两侧的托辊机构(3),第二支撑杆(102)的底端设有用于支撑传送带保持形状的支撑辊机构(4),支撑架(1)的顶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用于调节传送带高度的升降机构(5);

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与第一支撑杆(101)相固定的调节室(201),所述托辊机构(3)包括托辊室(301),托辊室(301)的外部一端与调节室(201)的外部一端通过连接板铰链连接,通过连接板的设置,使得托辊室(301)可以在调节室(201)上进行转动,从而调节托辊的角度;

调节室(201)的内部远离托辊室(30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02),调节室(201)靠近托辊室(301)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203),滑动板(202)的一侧铰链连接有调节杆(204),调节杆(204)穿过调节槽(203)且与托辊室(301)的外部一端铰链连接;

调节室(201)的内部一端壁固定有调节气缸(205),调节气缸(205)的输出端与滑动板(202)的端部相固定;通过设置调节机构(2),使得调节气缸(205)推动滑动板(202)在调节室(201)内部滑动,配合调节杆(204)带动托辊室(301)绕着调节室(201)进行转动,便于调节托辊的角度,实现对传送带弯曲程度的调节,提高实用性;

托辊室(301)远离调节室(201)的一侧与外界相通,托辊室(301)的内部两侧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转动杆(302),两个第一转动杆(30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303),第一转动辊(303)作为托辊用于对传送带的两侧进行挤压使其弯曲,从而避免了物料从传送带的两侧漏出,

第一转动杆(302)的外表面两端固定有对称分布的螺纹套(304),螺纹套(304)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05),第一螺纹杆(305)的一端与托辊室(301)的内部一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305)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板;

托辊室(301)的外部两端固定有对称分布的托辊电机(306),托辊电机(306)的输出端穿过托辊室(301)且固定有主动锥齿轮(307),两个第一螺纹杆(305)的外表面均固定有从动锥齿轮(308),两个主动锥齿轮(307)分别与两个从动锥齿轮(308)相啮合;通过设置托辊机构(3),使得托辊电机(306)配合主动锥齿轮(307)和从动锥齿轮(308)带动第一螺纹杆(305)转动,从而通过螺纹套(304)带动第一转动杆(302)上的第一转动辊(303)在托辊室(301)内滑动,从而调节第一转动辊(303)的伸出长度,从而调节相对应的两个第一转动辊(303)之间的距离,便于调节传送带的宽度,配合调节机构(2)进一步调节传送带的弯曲形状,增加传送带的输送形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机构(4)包括与第二支撑杆(102)的底端相固定的支撑辊室(401),支撑辊室(401)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402),滑动槽(4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动杆(403),滑动杆(40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支撑调节辊(4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节辊(404)的外表面固定有清理毛刷(4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与支撑架(1)的顶部相固定的升降室(501),升降室(501)的顶部开设有升降槽(502),升降槽(5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板(503),升降板(503)的顶部两端固定有对称分布的转动板(504),两个转动板(50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505),第二转动杆(505)的外表面固定有第二转动辊(506)。

5.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升降电机(507)带动第二转动辊(506)实现升降,对第二转动辊(506)上的传送带的运行高度进行调节;

第二步、通过托辊电机(306)带动第一转动杆(302)上的第一转动辊(303)在托辊室(301)内滑动,从而调节第一转动辊(303)的伸出长度;

第三步、通过调节气缸(205)带动托辊室(301)绕着调节室(201)进行转动,从而调节第一转动辊(303)的角度,实现对传送带弯曲程度的调节;

第四步、通过支撑辊电机(406)带动两个支撑调节辊(404)相互靠近或背离,便于对传送带的撑开角度进行调节,同时清理毛刷(405)对传送带的内壁进行清理。

说明书: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及其输送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及其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管状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新型带式输送机,是由截面呈六边形布置的托辊把胶带裹成边缘互相搭接成圆管状来输送物料的一种带式输送机。具有在运输的过程中不易撒料、可沿空间曲线灵活布置、单机运输距离长等特点。同时与普通带式输送机相比,具有清洁环保、经济、可靠、安全、高效等优点。

现有的管状带式输送机上两侧的托辊大多为固定的状态,导致形成的管状带式输送机上的传送带的卷曲程度单一,导致输送形式单一,适用范围较小;同时传送带的高度和松紧度不可调节,导致输送机不能适应多种工作环境,局限性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及其输送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现有的管状带式输送机上两侧的托辊大多为固定的状态,导致形成的管状带式输送机上的传送带的卷曲程度单一,导致输送形式单一,适用范围较小;同时传送带的高度和松紧度不可调节,导致输送机不能适应多种工作环境,局限性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两侧固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支撑杆,两侧的若干第一支撑杆对称分布且一一对应,相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撑杆,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对称分布的调节托辊角度的调节机构,相对应的两个调节机构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用于包裹传送带两侧的托辊机构,第二支撑杆的底端设有用于支撑传送带保持形状的支撑辊机构,支撑架的顶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用于调节传送带高度的升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第一支撑杆相固定的调节室,所述托辊机构包括托辊室,托辊室的外部一端与调节室的外部一端通过连接板铰链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室的内部远离托辊室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板,调节室靠近托辊室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滑动板的一侧铰链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穿过调节槽且与托辊室的外部一端铰链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托辊室远离调节室的一侧与外界相通,托辊室的内部两侧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转动杆,两个第一转动杆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辊机构包括与第二支撑杆的底端相固定的支撑辊室,支撑辊室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动杆,滑动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支撑调节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调节辊的外表面固定有清理毛刷。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支撑架的顶部相固定的升降室,升降室的顶部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顶部两端固定有对称分布的转动板,两个转动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有第二转动辊。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通过升降电机带动第二转动辊实现升降,对第二转动辊上的传送带的运行高度进行调节;

第二步、通过托辊电机带动第一转动杆上的第一转动辊在托辊室内滑动,从而调节第一转动辊的伸出长度;

第三步、通过调节气缸带动托辊室绕着调节室进行转动,从而调节第一转动辊的角度,实现对传送带弯曲程度的调节;

第四步、通过支撑辊电机带动两个支撑调节辊相互靠近或背离,便于对传送带的撑开角度进行调节,同时清理毛刷对传送带的内壁进行清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使得调节气缸推动滑动板在调节室内部滑动,配合调节杆带动托辊室绕着调节室进行转动,便于调节托辊的角度,实现对传送带弯曲程度的调节,提高实用性。

通过设置托辊机构,使得托辊电机配合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从而通过螺纹套带动第一转动杆上的第一转动辊在托辊室内滑动,从而调节第一转动辊的伸出长度,从而调节相对应的两个第一转动辊之间的距离,便于调节传送带的宽度,配合调节机构进一步调节传送带的弯曲形状,增加传送带的输送形式。

通过设置支撑辊机构,使得支撑辊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滑动座相互靠近或背离,从而通过两个滑动杆带动两个支撑调节辊相互靠近或背离,便于对传送带的撑开角度进行调节,提高装置的适用性,同时设置的清理毛刷用于对传送带内表面上粘附的物料进行清理,从而提高传送带的输送效率,同时避免了浪费物料。

通过设置升降机构,使得升降电机带动第三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滑动座相互靠近或背离,配合两个连接杆带动升降板在升降槽内实现升降,从而通过转动板带动第二转动辊实现升降,对传送带的运行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适应不同的工作场合,提高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调节机构和托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支撑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调节机构;3、托辊机构;4、支撑辊机构;5、升降机构;101、第一支撑杆;102、第二支撑杆;201、调节室;202、滑动板;203、调节槽;204、调节杆;205、调节气缸;301、托辊室;302、第一转动杆;303、第一转动辊;304、螺纹套;305、第一螺纹杆;306、托辊电机;307、主动锥齿轮;308、从动锥齿轮;401、支撑辊室;402、滑动槽;403、滑动杆;404、支撑调节辊;405、清理毛刷;406、支撑辊电机;407、第二螺纹杆;408、第一滑动座;501、升降室;502、升降槽;503、升降板;504、转动板;505、第二转动杆;506、第二转动辊;507、升降电机;508、第三螺纹杆;509、第二滑动座;51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管状带式输送机及其输送方法,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顶部两侧固定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支撑杆101,两侧的若干第一支撑杆101对称分布且一一对应,相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杆101的顶端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撑杆102,相对应的两个第一支撑杆101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对称分布的调节托辊角度的调节机构2,相对应的两个调节机构2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用于包裹传送带两侧的托辊机构3,托辊机构3不仅可以实现包裹传送带的目的,还能实现对托辊长度的调节,增加输送机的实用性;第二支撑杆102的底端设有用于支撑传送带保持形状的支撑辊机构4,支撑辊机构4还可以对传送带的内表面进行清理,提高输送机的输送效果;支撑架1的顶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用于调节传送带高度的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调节传送带高度的同时对于传送带的松紧度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升降机构5的上方设有传送带,传送带位于相对应的托辊机构3之间,托辊机构3对传送带的两侧进行挤压形成弯曲状,支撑辊机构4位于传送带的内表面。

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与第一支撑杆101相固定的调节室201,所述托辊机构3包括托辊室301,托辊室301的外部一端与调节室201的外部一端通过连接板铰链连接,通过连接板的设置,使得托辊室301可以在调节室201上进行转动,从而调节托辊的角度;

调节室201的内部远离托辊室30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02,调节室201靠近托辊室301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203,滑动板202的一侧铰链连接有调节杆204,调节杆204穿过调节槽203且与托辊室301的外部一端铰链连接。

调节室201的内部一端壁固定有调节气缸205,调节气缸205的输出端与滑动板202的端部相固定。通过设置调节机构2,使得调节气缸205推动滑动板202在调节室201内部滑动,配合调节杆204带动托辊室301绕着调节室201进行转动,便于调节托辊的角度,实现对传送带弯曲程度的调节,提高实用性。

托辊室301远离调节室201的一侧与外界相通,托辊室301的内部两侧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转动杆302,两个第一转动杆30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辊303,第一转动辊303作为托辊用于对传送带的两侧进行挤压使其弯曲,从而避免了物料从传送带的两侧漏出,

第一转动杆302的外表面两端固定有对称分布的螺纹套304,螺纹套304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05,第一螺纹杆305的一端与托辊室301的内部一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305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板;

托辊室301的外部两端固定有对称分布的托辊电机306,托辊电机306的输出端穿过托辊室301且固定有主动锥齿轮307,两个第一螺纹杆305的外表面均固定有从动锥齿轮308,两个主动锥齿轮307分别与两个从动锥齿轮308相啮合。通过设置托辊机构3,使得托辊电机306配合主动锥齿轮307和从动锥齿轮308带动第一螺纹杆305转动,从而通过螺纹套304带动第一转动杆302上的第一转动辊303在托辊室301内滑动,从而调节第一转动辊303的伸出长度,从而调节相对应的两个第一转动辊303之间的距离,便于调节传送带的宽度,配合调节机构2进一步调节传送带的弯曲形状,增加传送带的输送形式。

支撑辊机构4包括与第二支撑杆102的底端相固定的支撑辊室401,支撑辊室401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402,滑动槽4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动杆403,滑动杆40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支撑调节辊404,支撑调节辊404作用于传送带的内表面,配合托辊对传送带起到支撑作用,使得传送带保持特定形状。

支撑调节辊404的外表面固定有清理毛刷405,用于对传送带内表面上粘附的物料进行清理,从而提高传送带的输送效率,同时避免了浪费物料。

支撑辊室401的外部一端固定有支撑辊电机406,支撑辊电机406的输出端固定有与支撑辊室401内表面转动连接的第二螺纹杆407,第二螺纹杆407的外表面两端分别设有对称分布的正螺纹和逆螺纹,正螺纹和逆螺纹上分别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滑动座408,第一滑动座408的顶部与支撑辊室401的内部顶端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滑动座408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滑动杆403的顶端相固定。通过设置支撑辊机构4,使得支撑辊电机406带动第二螺纹杆407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滑动座408相互靠近或背离,从而通过两个滑动杆403带动两个支撑调节辊404相互靠近或背离,便于对传送带的撑开角度进行调节,提高装置的适用性,同时设置的清理毛刷405用于对传送带内表面上粘附的物料进行清理,从而提高传送带的输送效率,同时避免了浪费物料。

升降机构5包括与支撑架1的顶部相固定的升降室501,升降室501的顶部开设有升降槽502,升降槽5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板503,升降板503的顶部两端固定有对称分布的转动板504,两个转动板504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505,第二转动杆505的外表面固定有第二转动辊506,第二转动辊506用于对传送带的底部进行托起,便于调整传送带的运行高度,同时可以对传送带的松紧度进行调节。

升降室501的外部一端固定有升降电机507,升降电机507的输出端固定有与升降室501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三螺纹杆508,第三螺纹杆508的外表面两端分别设有正螺纹和逆螺纹,正螺纹和逆螺纹上分别螺纹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滑动座509,第二滑动座509的底部与升降室501的内部底端滑动连接,两个第二滑动座509的顶部分别与升降板503的底部铰链连接有连接杆510。通过设置升降机构5,使得升降电机507带动第三螺纹杆508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滑动座509相互靠近或背离,配合两个连接杆510带动升降板503在升降槽502内实现升降,从而通过转动板504带动第二转动辊506实现升降,对传送带的运行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适应不同的工作场合,提高装置的适用范围。

工作原理:

本发明在使用时,先启动升降电机507带动第三螺纹杆508转动,通过两个第二滑动座509与第三螺纹杆508的螺纹连接,从而带动两个第二滑动座509相互靠近或背离,配合两个连接杆510带动升降板503在升降槽502内实现升降,从而通过转动板504带动第二转动辊506实现升降,对第二转动辊506上的传送带的运行高度进行调节;

启动托辊电机306带动主动锥齿轮307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锥齿轮308转动,从动锥齿轮308带动第一螺纹杆305转动,通过螺纹套304与第一螺纹杆305的螺纹连接,带动螺纹套304在第一螺纹杆305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杆302上的第一转动辊303在托辊室301内滑动,从而调节第一转动辊303的伸出长度;

启动调节气缸205推动滑动板202在调节室201内部滑动,配合调节杆204带动托辊室301绕着调节室201进行转动,从而调节第一转动辊303的角度,实现对传送带弯曲程度的调节;

启动支撑辊电机406带动第二螺纹杆407转动,通过第二螺纹杆407与第一滑动座408的螺纹连接,带动两个第一滑动座408相互靠近或背离,从而通过两个滑动杆403带动两个支撑调节辊404相互靠近或背离,便于对传送带的撑开角度进行调节,同时清理毛刷405对传送带的内壁进行清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声明:
“管状带式输送机及其输送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