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新能源材料技术

> 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388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江西睿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3-11-02 15:33:22
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三元前驱体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

背景技术:

三元前驱体是镍钴锰氢氧化物,是以镍盐、钴盐、锰盐为原料,里面镍钴锰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目前,镍钴锰氢氧化物三元前驱体通常采用结晶共沉淀法制备,具体是在单釜连续生产的模式下,将镍钴锰可溶盐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氨水溶液并流加入充满保护气体、并带有搅拌和控温夹套的反应釜中,但现有的反应釜存在搅拌效率低,从而增加了搅拌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具备高效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反应釜存在搅拌效率低,从而增加了搅拌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右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且第二转动杆表面的中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第二转动杆表面的上端传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且第二从动齿轮的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绞龙,所述主动齿轮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且第三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绞龙。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加热器,且加热器的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箱体正表面的四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正表面的上端嵌设有显示屏,所述活动门正表面的下端嵌设有可视窗。

优选的,所述箱体左侧的中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且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的中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腔通过密封圈与第二转动杆外表面的上端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第二皮带轮、皮带、第一皮带轮、第二转动杆、搅拌叶、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转动杆、第一绞龙、第一从动齿轮、第三转动杆和第二绞龙的配合使用,起到了高效混合的效果,从而降低了混合时间,增加了混合效率,解决了现有的反应釜存在搅拌效率低,从而增加了搅拌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动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第一转动杆;3、搅拌叶;4、第二转动杆;5、第二绞龙;6、第三转动杆;7、plc控制器;8、第一绞龙;9、第一从动齿轮;10、主动齿轮;11、通孔;12、第一皮带轮;13、皮带;14、第二从动齿轮;15、第二皮带轮;16、电机;17、活动门;18、显示屏;19、可视窗;20、加热器;21、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箱体1、第一转动杆2、搅拌叶3、第二转动杆4、第二绞龙5、第三转动杆6、plc控制器7、第一绞龙8、第一从动齿轮9、主动齿轮10、通孔11、第一皮带轮12、皮带13、第二从动齿轮14、第二皮带轮15、电机16、活动门17、显示屏18、可视窗19、加热器20和固定板2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且

本技术:

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3,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包括箱体1,箱体1右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6,电机16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5,第二皮带轮15的表面通过皮带13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2,第一皮带轮12的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4,且第二转动杆4表面的中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3,第二转动杆4表面的上端传动连接有主动齿轮10,主动齿轮10的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14,且第二从动齿轮14的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2,第一转动杆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绞龙8,主动齿轮10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9,第一从动齿轮9的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6,且第三转动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绞龙5,起到了高效混合的效果,从而降低了混合时间,增加了混合效率,箱体1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加热器20,且加热器20的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箱体1正表面的四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活动门17,活动门17正表面的上端嵌设有显示屏18,活动门17正表面的下端嵌设有可视窗19,箱体1左侧的中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7,且plc控制器7的输出端与电机16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箱体1顶部的中端开设有通孔11,且通孔11的内腔通过密封圈与第二转动杆4外表面的上端接触。

使用时,使用者通过plc控制器7打开电机16开始工作,通过电机16带动第二皮带轮15转动,通过第二皮带轮15带动皮带13转动,通过皮带13带动第一皮带轮12转动,通过第一皮带轮12带动第二转动杆4转动,通过第二转动杆4带动搅拌叶3转动,通过搅拌叶3进行搅拌混合,并通过第二转动杆4的转动带动主动齿轮10转动,通过主动齿轮10带动第一从动齿轮9和第二从动齿轮14转动,通过第一从动齿轮9和第二从动齿轮14带动第三转动杆6和第一转动杆2转动,通过第三转动杆6和第一转动杆2带动第二绞龙5和第一绞龙8转动,起到了再次进行搅拌混合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反应釜存在搅拌效率低,从而增加了搅拌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需求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右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6),所述电机(16)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5),所述第二皮带轮(15)的表面通过皮带(13)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2),所述第一皮带轮(12)的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4),且第二转动杆(4)表面的中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3),所述第二转动杆(4)表面的上端传动连接有主动齿轮(10),所述主动齿轮(10)的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14),且第二从动齿轮(14)的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2),所述第一转动杆(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绞龙(8),所述主动齿轮(10)的左侧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9),所述第一从动齿轮(9)的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6),且第三转动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绞龙(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加热器(20),且加热器(20)的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正表面的四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活动门(17),所述活动门(17)正表面的上端嵌设有显示屏(18),所述活动门(17)正表面的下端嵌设有可视窗(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左侧的中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7),且plc控制器(7)的输出端与电机(16)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顶部的中端开设有通孔(11),且通孔(11)的内腔通过密封圈与第二转动杆(4)外表面的上端接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包括箱体,箱体右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的内表面传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且第二转动杆表面的中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第二皮带轮、皮带、第一皮带轮、第二转动杆、搅拌叶、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转动杆、第一绞龙、第一从动齿轮、第三转动杆和第二绞龙的配合使用,起到了高效混合的效果,从而降低了混合时间,增加了混合效率,解决了现有的反应釜存在搅拌效率低,从而增加了搅拌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需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肖超;刘水发;陈华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睿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8

技术公布日:2021.05.25
声明:
“用于锂电池三元前驱体合成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