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废水处理技术

> 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492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3-11-06 11:16:46

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我国集中处理的城市污水、市政污水处理率已接近90%,但大规模的给排水管网普遍存在建设和运行费用高昂、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且大量管道漏水导致地下水渗入或污水渗出,导致严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同时,我国乡镇污水处理率依旧低于30%,未纳入城市市政管网覆盖范围的郊区或远离城镇的区域如度假村、远离市中心的别墅区、零散分布的村镇等,由于具有污水量小、产生源分散、污染数量多等特点,其产生的污水尚未得到有效处置,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3.目前,国际上的研究和应用的方向从占主导地位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转向对污水的就地处理、源头控制、就地回用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4.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设施具有水量低、流量波动大的特点,同时水质变化幅度大、氨氮浓度高,目前一般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采用传统的生化工艺,但传统工艺有其局限性,很难适应水质、水量不均匀的情况;随着国家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传统的分散式处理装置在出水稳定性上仍有不足,出水很难稳定达标;一般的分散式处理装置设计不合理,集成化、自动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管理,导致运行效果差,有的甚至被废弃闲置。

5.针对上述情况,本次申请的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能有效解决上述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污水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缺氧池,所述缺氧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二好氧池后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预沉淀池,所述第二好氧池前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清水池,所述预沉淀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清水池右端后面的混凝池,所述混凝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斜板沉淀池,所述清水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设备间,所述设备间右端的后面固定安装有中间水池,生化处理采用mbbr缺氧/好氧联合工艺,采用mbbr填料为载体,结合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从而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进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每个载体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一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养菌,这样每个载体都为一个微型反应器,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也提高了处理效果;深度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工艺,对经过mbbr缺氧/好氧处理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降低水中的污染物,使出水稳定达标;混凝采用机械混凝,混凝效率高,沉淀采用斜板沉淀,沉淀效率高;过滤采用自动反冲洗的砂滤工艺,操作简单、方便;该深度处理部分可以根据现场实际出水指标需求进行调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本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集装箱式撬装,设备整体集成在集装箱内,方便运输;污水处理工艺由生化处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和深度处理工艺组合而成。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预沉淀池、清水池、混凝池、斜板沉淀池、设备间和中间水池之间通过管道的形式贯通,集装箱与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深度融合,根据具体的处理步骤内部可分割出多个区间,各处理区间通过管道与设备进行贯通,箱体采用集装箱设计制造工艺,安全可靠。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预沉淀池、清水池、混凝池、斜板沉淀池、设备间和中间水池的内壁上均涂敷对应防腐涂层,内部各存水区间涂敷对应防腐涂层,确保防漏防腐功能;同时利用集装箱的集成化优势,将水处理工艺与设备与集装箱集成,运输便捷,落地即可使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预沉淀池、清水池、混凝池、斜板沉淀池、设备间和中间水池的顶部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开顶或者采用观察窗的形式,箱体内部除区分出各功能区间外,顶部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开顶或者采用观察窗的形式,便于后期的维护与保养,开顶的箱子也可以增加防护格栅或者局部对应区间位置增加顶盖的形式,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箱内以及放置人员掉入,增加安全性;图3为污水处理量为10t/d的集装箱外形图,长*宽*高为4.5*2.2*2.7m;图4为污水处理量为30t/d的集装箱外形图,长*宽*高为7.5*2.4*2.7m;图5为污水处理量为50t/d的集装箱外形图,长*宽*高为10*2.7*2.7m;图6为污水处理量为100t/d的集装箱外形图,长*宽*高为15*2.7*2.7m。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缺氧池、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等结构配合以实现污水处理效果好的优点,装置耐冲击负荷,能适应污水水质、水量不均匀的情况;针对现有水质氨氮较高的情况,强化了脱氮除磷,出水能够稳定;出水可直接排放亦可农田灌溉、绿化回用、景观补水等;以集装箱撬装方式,处理设备高度集成在集装箱体内,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接上进出水管线和通电即可使用;设备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微调,适应各种不同情况的需求;为各站点配备智能互联设备,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将数据接入智慧管理云平台,实现运行操作、运行监控、运维管理、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系统优化等功能,这样便可以达到污水处理效果好的目的。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工艺流程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量为10t/d的集装箱外形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量为30t/d的集装箱外形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量为50t/d的集装箱外形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量为100t/d的集装箱外形图。

20.图中:1、缺氧池;2、第一好氧池;3、第二好氧池;4、预沉淀池;5、清水池;6、混凝池;7、斜板沉淀池;8、设备间;9、中间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缺氧池1,缺氧池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好氧池2,第一好氧池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好氧池3,第二好氧池3后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预沉淀池4,第二好氧池3前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清水池5,预沉淀池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清水池5右端后面的混凝池6,混凝池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斜板沉淀池7,清水池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设备间8,设备间8右端的后面固定安装有中间水池9,生化处理采用mbbr缺氧/好氧联合工艺,采用mbbr填料为载体,结合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从而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进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每个载体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一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养菌,这样每个载体都为一个微型反应器,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也提高了处理效果;深度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工艺,对经过mbbr缺氧/好氧处理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降低水中的污染物,使出水稳定达标;混凝采用机械混凝,混凝效率高,沉淀采用斜板沉淀,沉淀效率高;过滤采用自动反冲洗的砂滤工艺,操作简单、方便;该深度处理部分可以根据现场实际出水指标需求进行调整。

23.其中,本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集装箱式撬装,设备整体集成在集装箱内,方便运输;污水处理工艺由生化处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和深度处理工艺组合而成。

24.其中,缺氧池1、第一好氧池2、第二好氧池3、预沉淀池4、清水池5、混凝池6、斜板沉淀池7、设备间8和中间水池9之间通过管道的形式贯通,集装箱与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深度融合,根据具体的处理步骤内部可分割出多个区间,各处理区间通过管道与设备进行贯通,箱体采用集装箱设计制造工艺,安全可靠。

25.其中,缺氧池1、第一好氧池2、第二好氧池3、预沉淀池4、清水池5、混凝池6、斜板沉淀池7、设备间8和中间水池9的内壁上均涂敷对应防腐涂层,内部各存水区间涂敷对应防腐涂层,确保防漏防腐功能;同时利用集装箱的集成化优势,将水处理工艺与设备与集装箱集成,运输便捷,落地即可使用。

26.其中,缺氧池1、第一好氧池2、第二好氧池3、预沉淀池4、清水池5、混凝池6、斜板沉淀池7、设备间8和中间水池9的顶部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开顶或者采用观察窗的形式,箱体内部除区分出各功能区间外,顶部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开顶或者采用观察窗的形式,便于后期的维护与保养,开顶的箱子也可以增加防护格栅或者局部对应区间位置增加顶盖的形式,防止外界杂质进入箱内以及放置人员掉入,增加安全性;图3为污水处理量为10t/d的集装箱外形图,长*宽*高为4.5*2.2*2.7m;图4为污水处理量为30t/d的集装箱外形图,长*宽*高为7.5*2.4*2.7m;图5为污水处理量为50t/d的集装箱外形图,长*宽*高为10*2.7*2.7m;图6为污水处理量为100t/d的集装箱外形图,长*宽*高为15*2.7*2.7m。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28.首先,整体工艺流程为mbbr缺氧+好氧+初沉+混凝+斜板沉淀池+过滤的工艺;mbbr缺氧/好氧工艺采用泥膜混合工艺,结合了生物膜和活性污泥的优点,采用mbbr填料为载

体;

29.mbbr缺氧池停留时间为3~6小时,mbbr填料填充率在20~40%;mbbr好氧池为分为两格,通过对曝气气量的控制拟分别去除不同的污染物,第一格以降解水中bod的氧化反应为主,第二格以降解水中氨氮的硝化反应为主,以适应不同的水质需求;

30.每个载体内外均具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内部生长一些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养菌,这样每个载体都为一个微型反应器,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也提高了处理效果;

31.对经过mbbr缺氧/好氧处理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降低水中的污染物,使出水稳定达标;混凝采用机械混凝,混凝效率高,沉淀采用斜板沉淀,沉淀效率高;过滤采用自动反冲洗的砂滤工艺;

32.结构上采用集装箱设计,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绿色环保;

33.为各站点配备智能互联设备,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将现场站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管理,并通过移动端、现场端、电脑端将数据反馈给有需要的用户,从而实现管理智能化、数字化,使各个站点便于管理,方便远程控制,达到动态改进,实现系统最佳运行。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技术特征:

1.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缺氧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好氧池(2),所述第一好氧池(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好氧池(3),所述第二好氧池(3)后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预沉淀池(4),所述第二好氧池(3)前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清水池(5),所述预沉淀池(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清水池(5)右端后面的混凝池(6),所述混凝池(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斜板沉淀池(7),所述清水池(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设备间(8),所述设备间(8)右端的后面固定安装有中间水池(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集装箱式撬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1)、第一好氧池(2)、第二好氧池(3)、预沉淀池(4)、清水池(5)、混凝池(6)、斜板沉淀池(7)、设备间(8)和中间水池(9)之间通过管道的形式贯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1)、第一好氧池(2)、第二好氧池(3)、预沉淀池(4)、清水池(5)、混凝池(6)、斜板沉淀池(7)、设备间(8)和中间水池(9)的内壁上均涂敷对应防腐涂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缺氧池,所述缺氧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二好氧池后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预沉淀池,所述第二好氧池前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清水池。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缺氧池、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等结构配合以实现污水处理效果好的优点,装置耐冲击负荷,能适应污水水质、水量不均匀的情况;针对现有水质氨氮较高的情况,强化了脱氮除磷,出水能够稳定;出水可直接排放亦可农田灌溉、绿化回用、景观补水等;以集装箱撬装方式,这样便可以达到污水处理效果好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龚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8

技术公布日:2022/6/17
声明:
“智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